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3、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及观察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2、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二、重点: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三、难点各代表动物的结构。四.教具课件、蚯蚓、挂图。五、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谁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二)讲授新课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请同们观看录象。边放录像边讲解。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讨论: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指导学生讨论。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扁形动物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入】: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1)出示猪肉绦虫生活史的挂图,讲解其生活史.(2)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教师讲解其生活史(3)观察涡虫形态,总结扁形动物的特征.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课件播放蚯蚓。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蚯蚓讨论:1、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2、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3、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4、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指导学生讨论。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归纳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板书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1、代表动物:水螅(1)生活环境(2)形态圆筒形(3)结构口、触手、消化腔、体壁2、主要特征二、扁形动物1、代表动物猪肉绦虫2、主要特征三、线形动物1、代表动物人蛔虫2、主要特征四、环节动物1、代表动物蚯蚓(1)形态圆柱形(2)结构前端、环带、体节、后端2、主要特征习题:A类: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B类: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呼吸。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2、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二.教学重点: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三.教学难点:如何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四.课前准备学生看课外书或上网搜集有关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知识。五、教学方法直观、讨论、讲述。六、教学准备海星标本、挂图,海参浸制标本,试验桌上放置捉来的蟋蟀、蝗虫等昆虫七、教学进程(一)温习:导入主题:(二)新课1.展现实物和挂图,提出问题,通过探讨,得出论断。(1)节肢动物的特征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备实物,比较各种动物在足、触角、身体名义等的异同点(彼此间能够讨论),教师利用挂图或投影适当领导后得出: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都具备分节的足、触角和身体,都有外骨胳。最后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其余各类节肢动物(三)小结本课老师联合板书小结。八、板书设计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外骨胳,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2.其它节肢动物九、课堂练习1河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