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2.通过阅读江苏省的人口和建制市分布图及工业结构的变化等,理解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城市化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本质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工业化衡量指标,城市化内涵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关系二者互动并进,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判断1.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2.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3.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的产业结构表现为三大产业比重大致相当。(×)4.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二、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1.江苏省概况(1)位置: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2)社会经济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2.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1)工业化(2)城市化思考江苏省工业化及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江苏省属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地势平坦,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加上江苏省南部为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在其带动下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三、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1.存在的问题2.主要措施(1)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2)“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3)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5)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思考城市化若滞后于工业化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答案①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会严重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②影响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要素的合理集聚,影响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的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增加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加大城镇劳动力就业压力,从而严重影响现代化进程。探究点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四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统计图。材料二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2000年)。1.读材料一图,从图中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均GDP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二者具有相关性。从图中看出,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也较低。2.结合材料一图中信息,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状况。答案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3.读材料二图,分析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与国际通用标准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答案与国际通用的工业化指标相比较,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4%,高于15%的国际标准。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高达50%,远高于20%以下的国际标准;中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36.2%,也没有达到60%以上的国际标准。可见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应扩大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降低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同时也要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1.工业化与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