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视图(1)教学目标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3.会画直棱柱(仅限于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4.会根据三视图描述原几何体。教学重点掌握部分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掌握直棱柱的三视图的画法。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原几何体。教学难点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空间想像观念。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过程补充完善一、实物观察、空间想像设置: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方块,搭建一个立体图形,让同学们画出三视图。而后,再要求学生利用手中12块正方形的方块实物,搭建2个立体图形,并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观察、作图。议一议1.图5-14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它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2.在图5-15中找出图5-14中各物体的主视图。3.图5-14中各物体的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呢?观察: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三棱柱、直四棱柱,根据你所摆放的位置经过想像,再抽象出这两个直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绘制:请你将抽象出来的三种视图画出来,并与同伴交流。比较:小亮画出了其中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你认为他画的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拓展:当你手中的两个直棱柱摆放的角度变化时,它们的三种视图是否会随之改变?试一试。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观察、动手、动脑,同桌交流。学生观察、画图、交流,上台演示。学生观察自己所摆设的两个直棱柱实物。想像――抽象――绘制――比较――拓展注意:在画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通常画成虚线。二、小组合作,人际互动想一想如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用5-17所示的几何体,你能帮小明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吗?学生观察、理解、同桌交流。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对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发展大家的空间想像能力。在画实物的视图时,必须首先对实物进行合理的抽象,即把实物抽象成相应的几何体,在此基础上再画其视图。而且也会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绘制――比较――拓展,来完成学习内容的。在学习中注意想像和抽象,即把实物抽象成相应的几何体,在此基础上再画其视图。五、布置作业5.2.2视图(2)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从投影角度深刻理解视图的概念。2.会画简单几何体及简单几何体组合的三视图。数学思考1.通过具体活动,积累学生的观察、想象物体投影的经验。2.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三视图中位置及各部分之间大小的对应关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解决问题会画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物体的三视图。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2.在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重点1.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2.会画简单几何体及其组合的三视图。难点1.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2.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和小零件的三视图。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情景设计导入新课活动2形成知识引出定义活动3演示操作探索规律活动4应用实践解决问题活动5小结知识拓展升华情景引入制作小零件,明确学习三视图的作用,并且明确正投影画视图的意义。对长方体的六个面进行正投影,讨论比较全面研究几何体至少需要研究几个不同的视图。引出三视图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学习三视图的意义。通过教师课件演示,学生合作探究,发现三视图位置关系及大小的对应关系。采用多种形式学习和解决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模型(小零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收获体会。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1.情景引入制作小零件。张师傅是铸造厂的工人,今天我有事情拜托他,想让他给我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小零件,我如何准确的告诉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