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水土流失1.概念: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2.分布: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2.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1)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森林和草原被毁,使地表的抗侵蚀性减弱。(2)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恶性循环,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林木、开矿和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温馨提示]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征即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这些过渡性特征使得该地区自然条件不稳定,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另一个重要基础。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四、水土流失的治理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土高原人为的破坏。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措施类型具体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地植树种草工程措施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紧密结合[温馨提示]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而植被的破坏与当地人口的增长、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当地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并通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减少人口增长对植被的破坏及对土地利用的压力。知识点(一)|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唐·刘禹锡《浪淘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你知道黄河中的泥沙来源于哪里吗?提示: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35图示)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信息获取](1)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2)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m。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该区域降水有何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何影响?提示:根据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我们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核心要点掌握好———————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地貌、黄土、气候和植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具体分析见下表:原因产生的影响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为水土流失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击力大,水流速度快,为水土流失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地貌形态不稳定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易引起侵蚀和崩塌植被覆盖差地表疏松的土壤缺少植被根系的保护,易被侵蚀2.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又是人为原因的主要方面。具体分析见下表:原因产生的影响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草类的保护毁林和樵采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露天开矿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战乱和营造宫殿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用来作为建筑材料滥用土地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二、水土流失的危害1.对水土流失源头地区的影响主要考虑流水的侵蚀和搬运所产生的影响。如养分流失、土地贫瘠,农业减产,泥石流,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2.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主要考虑流水沉积所产生的影响。如河床抬高,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增加。———————方法技巧很重要———————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