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加强服务型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反映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要求,符合当前形势与任务对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加快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要着重从“怎么做”的角度出发,深化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要求的研究。一是要有动力十足的“火车头”—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各级党委是基层党组织的火车头,既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决策者,也是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能承载多少服务内容、达到多大的服务效果,各级党委责任重大,作用突出。要充分发挥统揽全局的领导作用,从顶层设计、宏观定位上为基层党组织提供指导,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优化设计,合理配置资源,科学设置组织架构,完善政策激励、经费保障、联系服务等机制,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供组织保障。要切实履行管党责任,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纳入各级党组织发展规划,签订责任书,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及分管领导的责任,形成职责、目标、任务、奖惩相连的责任体系。要加大具体工作指导,积极主动为下级党组织排忧解难,重点帮助建强领导班子、兴办发展项目、化解社会矛盾、搞好关系协调,促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有机统一。要充分发挥“一把手”作用,注重坚持从上而下、以上带下,紧紧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中的关键,一把手先行一步带头示范,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设就有了巨大号召力和强劲推动力,才能引导广大党员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积极投身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二是要有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创新组织设置形式灵活多样的党组织设置形式,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突破口。当前,我们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原有的以属地第1页共4页为基础建立党组织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开展。创新组织设置方式,从小的方面着手,要加大在家庭农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地、村民小组、自然村落、社区网格、项目、楼宇、建立党组织的力度。从大的方面着手,要探索区域化党建模式,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统一管理党员干部队伍,统一使用党建资源阵地,统筹开展各项活动,从而实现党建资源配置最优化、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佳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和工作力量配备最强化,实现组织联设、队伍联管、活动联办、制度联建、保障联筹,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和园区“大党委”。做到党组织应建必建,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比如,夷陵区邓村乡成立萧氏茶叶产业党委、邓村绿茶产业党委,下堡坪乡成立高山云雾茶叶专业合作社党委,将茶叶大户中的党员吸收入产业链或合作社党委中,把组织活动与茶叶生产结合起来。实现了设置基层支部和开展活动的有机结合,组织体系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的统一。三是要有务实管用服务载体-升级党员服务中心在实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党群、政务、社会、市场和网络等资源,着力实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成服务群众的综合体。要有便民服务平台,依托市、区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一体化的便民服务平台,按照“五务合一”的要求,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在一楼设立标准化、一站式的便民服务大厅,延伸公共服务链条,推进“群众办事不出村”。要有商务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供销服务网络、电力、移动通讯、自来水、保险等服务资源,帮助村民在村内完成业务办理、费用缴纳、网上购物等,实现商务服务不出村。要有远教服务平台,依托调频广播、手机短信群发器、党建网站、远教站点开办服务之窗,全面建设“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定期为党员群众发布党建知识、农村政策、就业作息、农资供应、农业技术等各类信息,使远程教育服务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提高使用效率。要有精神文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