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第一框题税收及其种类一、课标导航内容目标: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提示与建议: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2.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的作用。二、学习探究思考探究知识要点1.在汉语中,“税”字由“禾”和“兑”两字组成。“禾”指农产品,“兑”有送达的意思。在英文的“税”字“TAX”,指为公共目的向政府支付货币。从字义上你能说出什么是税吗?2.材料一: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材料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思考(1)依据材料一,请你概括税收有哪些特点?(2)材料二中的做法是否违背税收的固定性?一、税收的基本特征1.税收的含义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保障4.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用心爱心专心3.小王是某公司的一名员工,月工资8000元,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注)税率(%)1不超过500元的5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注:指个人月工资、薪金所得减去2000元以后的余额)(1)请你计算他的应税所得额是多少元?思考:不超过500元的部分应纳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应纳超过2000元至5000元部分应纳超过5000元至20000元部分应纳因此累计共应纳税为:(2)由此可见,对工资、薪金所得国家采取了税率。采取这种税率将会起到什么作用?(3)现在,国家对公民个人存款所得的利息一律收取5%的利息税。在这里,国家对个人所得税采取了税率。(3)固定性(4)三个特征之间关系二、我国税收的种类1、增值税(1)征收对象和纳税人(2)特征和作用2、个人所得税(1)征收对象和纳税人(2)税率和计算方法(3)特征和作用用心爱心专心三、提示点拨:1.全面理解税收的含义:(1)主体:国家;(2)客体:单位和个人;(3)目的:为实现国家职能;(4)凭借力量:政治权力;(5)依据:税法;(6)地位: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7)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2.理解税收的固定性(1)含义(2)作用:税收的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的约束。国家只能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征税,而不能随意征收。纳税人只要取得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发生应税行为,就必须按照法定标准纳税,不准讨价还价。(2)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具体的征收标准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农业税的减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等。3.比较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税种,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到积极作用。要注意从纳税人、征收对象、税率、作用等方面比较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的不同。4.全面理解个人所得税(1)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纳税人。(2)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3)计税方法: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主要适用与工资薪金所得,另外,一些稿酬所得、偶然所得、股息红利所得等适用20%的比例税率。(4)对个人所得税的作用的理解。不能仅从它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角度来理解,更要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角度来全面理解。典型例题(2006年高考·上海)材料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减除额(俗称“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据估算,这项调整将使国家财政减收约280亿元个人所得税款。材料二:起征点提高前后纳税情况对比用心爱心专心(1)税法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对月工资收入2000元的纳税义务人适用5%税率,其纳税额=(月工资-起征点)×5%。请计算出现纳税额。(2)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