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学习目标: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3.在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学习重点: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学习难点: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文观测中,常遇到水位上升与下降问题,请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低)多少?(2)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低)多少?(3)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低)多少?(4)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低)多少?自主探究我们把水位上升记为正,水位下降记为负;几天后记为正,几天前记为负.用算式如何表示上述问题?(1)按上面的规定,水位上升4cm记作“+4”,3天后记作“+3”,3天后的水位变化是(+4)×(+3).我们已经知道,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12cm,所以(+4)×(+3)=+12.类似地,(+4)×(-3)=-12,即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低12cm.(2)如果水位下降4cm记作“-4”,3天后记作“+3”,那么3天后的水位变化是(-4)×(+3).我们已经知道,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低12cm,所以(-4)×(+3)=-12.类似地,(-4)×(-3)=+12.即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12cm.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思路:展示水位连续上涨、下降的场景或动画,唤起学生对生活经历或经验的回顾,激发研究兴趣.用水位连续上涨过程中,上涨前后的水位变化状况,建立“正数乘正数”和“正数乘负数”的数学模型用水位连续下降过程中,下降前后的水位变化状况,建立“负数乘正数”和“负数乘负数”的数学模型.2.想一想你能用上面的方法写表示1天后.2天后.1天前.2天前水位变化的式子吗?请在下表中填空:探究归纳1.我们来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当我们把“4×3=12”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12”的相反数“-12”,一般地,我们有: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2.试一试:(1)3×(-2)=?把上式与3×2相比较,则3×(-2)=-6.(2)(-3)×(-2)=?把上式与(-3)×2=-6相比较,则(-3)×(-2)=6.若把上式与3×(-2)=-6相比较,能得出同样结果吗?(+4)×(+3)=+12(+4)×(+2)=_____(+4)×(+1)=_____(+4)×0=_____(+4)×(-1)=_____(+4)×(-2)=_____(-4)×(-3)=+12(-4)×(-2)=______(-4)×(-1)=______(-4)×0=______(-4)×(+1)=______(-4)×(+2)=______3.我们知道,一个数与零相乘,结果仍为0.如5×0=0;0×(-3)=0.活动:综合上面式子(1)3×2=6;(2)(-3)×2=-6;(3)3×(-2)=-6;(4)(-3)×(-2)=6.(5)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请同学们观察(1)——(4)四个式子,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2)积的绝对值与因数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异号得,再把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学生交流后指出:有理数的乘法关键在于确定积的符号,当积的符号确定后,有理数的乘法,实质就转化为小学的乘法运算了.例题精讲口答:确定下列两数的积的符号.(1)5×(-3);(2)(-3)×3;(-2)×(-7);(4)×.例1.计算(1)9×6;(2)(-9)×6;(3)3×(–4);(4)(–3)×(–4);(5)(-)×0;注意:教学中应强调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巩固练习:计算:(1)(-7)×3(2)(-16)×(-3)(3)(-6)×(-1.2)(4)(-)×92.计算:归纳: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进行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