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教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必修●备课资料一、绿地——城市的保护神城市的绿地像人的肝脏一样,具有解毒作用。大片的森林、绿地能降气温,气流穿过绿化地区会受森林的阻滞,枝叶的摆动和摩擦等也消耗了气流的能量。据计算,在冬季风速能降低30%,在秋季风速能降低70%~80%,这样,由于风速的减小,空气中的大颗粒污染物就会沉降下来,较小的飘尘也会受到树叶上细绒毛的吸附而滞留在树叶上,经雨水冲刷后再降到地面。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城市绿化地区较非绿化地区空气沙尘含量少约50%~70%,这就对城市的空气起到了净化作用。所以,在树木多的地区,你会感到空气新鲜清爽。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一公顷柳杉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达60千克;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石榴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据统计,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0%,夏季可使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减少30%,强烈致癌物质苯并芘的浓度减少20%,颗粒悬浮物减少20%。当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到50%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可得到控制。绿地植物还有杀灭细菌的作用。据测定,每公顷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千克的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结核、伤寒和痢疾杆菌。地榆根的水浸液能在一分钟内杀死伤寒、副伤寒的病原体和痢疾杆菌;磨碎的稠麦冬芽0.1克能在一秒钟内杀死苍蝇。有很多植物,如松、柏、丁香、天竺葵、悬铃木等,也能分泌杀菌物质。据测定:有树木的城市街道比没有树木的街道,大气中含菌量少85%以上。有人测定,城市百货大楼内空气中含菌率比公园大400倍,比林区大10万倍。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有细菌3.5个,而人口稠密的城市可高达3.4万个。城市绿地还是一部很好的空调机。城市里凡有绿地的地方,温度都明显低于无绿地的地方。这是由于绿色植物对阳光直射的阻挡和蒸腾散热等作用造成的。在夏季,绿化地区内气温较非绿化地区气温低3℃~5℃,比建筑物地区低10℃左右。据计算,绿地面积每增加1%,城市气温可降低0.1℃。有人曾计算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拥有10平方米的树木,或者50平方米的草坪,城市绿地覆盖率达30%以上,才能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二、宜人化和生态化——城市环境发展趋势宜人化和生态化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理想环境概念。宜人化是以人为本,从人居的社会学角度出发,中心是便利、舒适、安全的环境。住、学、产三位一体的城市是宜人化的具体化。生态化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自然与自然的协调。城市地域狭小,受到人类活动强烈干预,对市域以外高度开放。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比一般生态系统复杂得多。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和谐化、高效演替和人文特色化等内涵。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协调。威海市把城市建设的目标归纳为48个字:“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矮层楼房,楼间有隙;楼楼有别,一栋一式;有进有出,高低错落;淡色墙面,白色门窗;因地制宜,随坡就势”。这48字体现了威海市特定环境下的天人合一。桂林山水甲天下,青山、秀水、幽洞、奇石是桂林山水的自然基础。“碧莲峰里住人家”,田园、芳洲、村舍与山水融成一体,构成桂林天人合一的美景。其次是市域内和市域外的和谐。一旦城市内外的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出现堵塞,城市生态系统就会陷入混乱。城市生态系统与一般生态系统的区别在于具有惊人的生产力。城市生态系统在极小的地域范围内可以创造巨额财富。一些发达的金融中心,每平方千米的年生产总值以百亿美元计算,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速度也比一般生态系统快得多。由于现代城市的经济结构不断调用心爱心专心1整,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不断突破平衡、创造新的平衡过程中。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既要追求高的效率,又要追求高的发展速度。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中心,具有文化内涵,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创造者。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特色化。保持和塑造文化特色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建立的深圳华侨城是生态化城区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