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费的内容一、课前预习【预习指南】知识点识记理解运用家庭消费的含义√家庭消费的内容√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信息点击】恩格尔定律与中国恩格尔系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支出在消费支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不论对消费支出如何分类,首先不能不涉及食物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因此,消费经济学对食物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按照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就一国而言,一个国家越贫穷,在居民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和支出的增加,尽管食品支出的绝对量也会增长,但它在家庭总支出中占的比重将呈下降趋势。这种观点是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萨克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故称为恩格尔定律(恩格尔法则)。其公式是: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重(R1)=食物支出变动的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的百分比后来,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考虑到收入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因而食物支出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可以用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来代替,于是恩格尔定律的公式又改写为: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食物支出变动的百分比/总收入变动的百分比改写后的公式通常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根据西方的统计资料,恩格尔定律是有其适用性的,为西方经济学界所公认。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的为贫困状态的消费;50~59%为勉强度日的消费;20%~40%为富裕状态的消费;20%以下为极富裕状态的消费。不过,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定律的普遍适用性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即其他变量为常数;二是应赋予“食物支出”一个统一的确定的含义,这样才有一个统一衡量的标准。用心爱心专心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口头语是“吃了吗?”从某种角度可见“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很重。但现在,“吃”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轻了。1990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是54.2%和58.8%。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又分别降到37.9%和47.7%。向小康社会向歌猛进2003年,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200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政府制定了未来20年经济增长的计划: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按照这个乐观的经济增长目标来计算,在未来20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应达到7.2%,稍低于1980年——2000年这20年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20年将超过35万亿元。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按照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目前的水平计算,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达到3000美元以上,大体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还只有800—1000美元。这还没有考虑人民币未来升值的可能性。中国人的生活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按照中国政府的观点,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系列的经济数据证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5160元增加到2002年的7703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8.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90元增加到2476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3.8%;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4.6万亿元增加到8.7万亿元;农村贫困人口由4960万人减少到2820万人。中国人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市场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7年的2.73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4.1万亿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7.8平方米增加到近2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22.5平方米增加到26.5平方米;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进一步普及,电脑、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居民家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法宝节日假期增加,外出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消费明显增多;医疗保健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期望寿命2002年达71.8岁,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任总理的朱镕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