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措施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学会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培养读图、分析图的能力。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进一步培养训练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环境观重点难点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教学方法读图、讨论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注水土流失的危害1、破坏,造成农业减产。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3、造成恶化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灾情5、影响合理和有效利用二、水土流失的治理1.生物措施:主要是2.工程措施:包括、、打坝淤地。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1)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的沟道流域。(2)小流域水土流失过程,从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内完成(30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则:工程措施与紧密结合注明知识要求:A“识记类”B“理解类”C“应用类”D“能力提升类”合作探究备注思考一:我国因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区在哪里,试说明原因思考二:试分析回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其下游地区利弊影响思考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物、工程措施矛盾吗?为什么?当堂检测备注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水体污染C.土地沙漠化D.土地盐碱化2.造成乙地形区这种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①破坏植被②该地区夏季多暴雨③土质疏松④距海遥远,气候干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甲地形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A.水土流失的治理B.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C.荒漠化的防治D.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包括()A.使黄土高原上的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B.使黄河下游河段更易发生洪涝灾害C.使黄河中下游河段不能建设任何水利工程D.使黄土高原自然灾害有加剧之趋势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整地工程。采取挖坑的方式分散拦截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挖坑取出的土,在坑的下方培成半圆的埂,以增加蓄水量。在坡面上,坑的布置上下相间,排列成鱼鳞状,故名鱼鳞坑。读图完成5~6题。5.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①B.②C.③D.④6.鱼鳞坑主要发挥的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7.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植树种草8.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A.蓄水保土B.改善生产条件C.创建旅游景点D.利用光热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千米,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流过县城。离县城22千米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原名柳村,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9~10题。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拓展提升备注1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中国泥石流分布图。材料2: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区域成因类型特点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冰川泥石流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川滇山地降雨泥石流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黄土高原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华北和东北地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1)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应对措施。作业布置备注完成《创新导学案》习题教(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