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地位分析本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基因表达的两个基本过程——转录和翻译,本节课是第2课时,分析翻译的过程。教材在第3章安排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复制,以及基因与DNA的关系,而本节是在第3章的基础之上继续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本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正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所以本节在遗传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文本、师生互动,能够说明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②通过教师讲解、资料分析,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2)基本技能(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培养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能力);(3)基本思想(通过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对生命的敬畏及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精神);(4)基本活动经验(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三、教学重难点主干知识: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侧枝知识:mRNA(密码子)、tRNA(反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关系;四、教学安排第2课时五、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由于是异地教学,学生情况完全未知,只能预设学生情况。当然学生之前已有的前摄知识,可以充分利用,比如第1课时中已学的RNA与DNA的区别、RNA的种类与作用、转录过程的学习,以及必修一中氨基酸的结构、多肽的形成等知识,都为本节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本课知识相对抽象,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本节课我并未采用严格意义上的“翻转课堂”,而采用了“课前导学法”、“模型构建法”、“问题教学法”的混合教学模式,课前导学目的是调动学生复习知识与新知识独立构建,模型构建则是要解决“翻译过程”这个重难点,问题教学则贯穿整节课,作为纽带层层深入。六、教学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翻译过程模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旧知识课前导学案两题答案分析:1、三种RNA的识别、主要作用分别是?(Q1)2、有关转录过程的复习:主要场所?模板?原料?酶?配对原则?(Q2)(板书画转录过程图)→学生标注配对情况?(Q3)交流题目答案复习基础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一、翻译核孔进入细胞质进行翻译。遗传信息的翻译的概念辨析(课前导学内容):场所?模板?原料?产物?(Q4)→定义(板书)总结:翻译的实质是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问:RNA中有四种碱基,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有20种。RNA中的碱基如何决定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呢?问1:如果1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那么mRNA上的4种碱基能决定种氨基酸?(Q5)问2:如果2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那么mRNA上的4种碱基能决定种氨基酸?问3:如果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那么mRNA上的4种碱基能决定种氨基酸?交流题目答案倾听(记录)思考思考回答:1、42、16交流课前导学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简单知识数学知识推测密码子(此处需要解释吗?)→看情况解析总结:推测,至少需要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才足以组合出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过渡:科学家经过一步步的推测和实验,最终破解了蛋白质合成的遗传密码,本章第3节有具体的破译过程。密码子的定义。(板书)→书P65页表4-1,密码子表问:一段mRNA(-AUGGAAGCAUGUUAA-)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为?密码子表的阅读分析。起始密码、终止密码→简并性、通用性问1: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上述密码子表。这一事实,说明什么?(Q6)问2: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密码的简并性。(密码的简并性对生物体的生存发展有什么意义?)→教师讲评过渡:前面转录的时候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传递遗传信息,但是翻译过程也能直接将氨基酸排列在相应位置吗?氨基酸的“搬运工”是?tRNA的形态图,介绍tRNA一端可携带一个氨基酸,另一端有3个特别的碱基能与密码子互补配对→反密码子。(回归课本)tRNA反密码子GUG→mRNA密码子CAC→携带组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