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民政事业发展工作计划为进一步推动本市民政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全国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回顾“**”期间,**民政围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民政事业发展,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民政事业“**”期间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一)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形成了政府救济和社会帮困相结合,以生活、医疗、教育、住房救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体系。“**”期间,共支出各类救助金47.54亿元。到**年底,全市约有56万人享受政府生活救助。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建立了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四级网络和“一口上下”的运作机制。建立了177个经常性捐赠接收点,广泛开展社会互助活动。对兄弟省市对口帮扶得到进一步加强。(二)社会福利事业和老龄工作不断发展。加快养老福利机构建设,全市养老床位数从“九五”期末的2.85万张增加到5万张,建成83家老年人日托服务机构。探索居家养老服务,使5万名困难老人受益,为4万名老年人安装紧急援助呼叫装置。积极推进孤残儿童福利事业,探索了家庭寄养新方式。稳步发展精神卫生福利事业。对流浪乞讨人员实现收容遣送向救助管理的平稳过渡。“**”期间,销售福利彩票50亿元,筹集福利金16.62亿元。健全了老龄工作机构,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得到大力发展,有效推进了“六个老有”。全面完成“星光计划”,新建和改建1700多个社区老年活动室;在全国率先实施老年知识分子志愿者援助西部的“银龄行动”;开展了对纯老家庭的结对关爱活动。(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创建活动,11个区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推进拥军优属法制化进程,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化、多层次的拥军优属服务体第1页共17页系。深化烈士褒扬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又上新台阶。探索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计划向市场过渡”的退役士兵安置机制。积极推进军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化。(四)社区建设和基层政权管理继续深化。已经建立社区事务“一门式”受理中心135个,推进社区服务信息、电话和实体“三网联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村)委会的四级社区服务网络。居委会直选比例达到30%以上,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三会”制度得到进一步推广。扎实推进村委会民主选举,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XX县区6个、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3个。(五)民间组织发展与管理日益加强。按照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优先发展了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专业性和行业性协会,重点培育了一批社区公益性、服务性民间组织。“**”期末,全市共有社会团体295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526个,基金会67个。积极配合开展民间组织党建工作,全市民间组织党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开展涉外民间组织登记试点,探索涉外民间组织管理办法。构建民间组织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村)委会四级服务管理网络,查处非法、违法民间组织案件653件,加强了监督管理工作。(六)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探索初见成效。率先开展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探索建立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注册管理、继续教育等制度。社区、司法、医务、学校等实务领域专业社会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培育发展了一批专业机构,具有各类社工职业资格的人员发展到7644名。以“普陀义工”为示范,积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七)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改革加快。初步完成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婚姻颁证制度。加强殡葬市场整治,推动“海葬”等葬式改革。全面完成勘界任务,积极搞好行政区划调整。福利企业管理工作体制改革和残疾职工保障力度逐步加大。第2页共17页(八)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村)委会四级民政设施网络。全市民政系统共完成殡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