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与建模的教学模式北京十五中唐安华隋丽丽王小丹“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由于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数学(课内外)教学中增加数学知识应用与数学建模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个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必然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最终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产生新的教学模式。数学知识应用与建模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风格特点各异,大体可以划分为五种模式,即:“切入式”、“专题式”、“调查报告式”、“论文研读式”和“微型科究式”。一.数学知识应用与建模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理论联系实际。数学学科的特征之一是它高度的抽象性,但是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这种广泛性被越来越发达的科学技术所证实,同时数学的应用又推动了数学的新的发展。数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决定了数学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际,数学无处不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给予解决。数学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为实践服务才有生命力。而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数学学习只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在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与建模的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环境。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分析、学习、求解、检验这样一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实际体验,不但增强了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观察、分析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的数学应用意识,而且受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认识论的重要观点的教育,因为数学建模的过程实际就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就是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过程。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主体对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映,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所有的知识都是建构出来的。在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个认知结构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进一步指出:(1)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2)学习活动是一个“顺应”的过程,是认知框架的不断变革或重组的过程。(3)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学校里,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建构活动,一种高度组织化的社会行为。学生在数学知识应用和建模教学活动中,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将问题数学化制定解决方案;遇到问题自己去收集、查找资料;向书本学习向内行人士学习,最终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坚持建构主义学习观,并不否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明确肯定学生认知活动的个体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但包括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包括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态度、学习信念和学习动机等诸因素,因此,在同样的学习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建构。我们坚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主动建构,但也并不否认环境对学生主动建构所带来的影响,而是明确肯定教师工作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意义。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行为,一方面学生要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进行师生的交流;另一方面学生要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质疑。学生的建构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意开展好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建构活动带来充分的积极影响。3.学生主体参与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教学观强调教育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