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1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系统分析问题的思路。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基本规律,从而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同学们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明确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学会用生态学观点认识自然界分析环境问题,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概念。2.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包括系统组成、食物网、食物链、营养级)。3.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征(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4.生态平衡的概念,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1.建立生态系统概念。2.生态系统功能特征。3.理解生态平衡机理及生态平衡重要性。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教学媒体投影仪、投影片、板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谈“生物圈2号”小资料。1【讨论】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原因。【结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人类对单学科的研究技术水平已相当高,但缺乏的是把这些独立技术的知识有机组合在一起,探究系统发展的能力。举例:人类利用现代技术可以准确地分析一只辣椒的组成成分乃至含量多少,有哪些微量元素等。但当把这些所有组成要素放在一起,却不能组合出一支新的辣椒,合成有机物是非常困难的,这与人类系统分析问题水平不够不无关系。【过渡】生物圈2号失败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必须学会用系统的眼光去看待自然界,深刻认识其中各要素相依存的和谐的自然规律,才有可能成功地模拟建立仿自然的人造的生存环境。上节课学习了生物圈的基本知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用系统的眼光来看待生物圈。【讲授新课】【提问、讨论】(1)生物圈概念。(2)生物圈组成。(3)生物圈组成成员间的关系。(4)各成员间怎样建立的关系(答:通过物质能量交换)。【总结过渡】通过以上讨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物圈有自身的结构特点(组成结构),也有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结构特征即生物与生存环境两大要素连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所以说生物圈是一个系统,属于生态系统,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结构特点。【板书】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一、生态系统【读书】请同学们读课本第183~186页“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态系统的组成”。【讨论】学生讨论、交流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员之间关系的理解,并思考是否地球上只有生物圈一个生态系统。【出示投影片】课本第184页图(将文字及箭头抹去)。【提问、讨论】(1)你能建立图中的生态系统吗?2(2)谈一谈你对系统结构的理解。(3)你能用箭头将各成员联系起来吗?(请学生上来画)(4)这就是整个生物圈生态系统吗?【过渡】通过读图分析,我们认识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员表层关系(捕食关系),从而认识了系统的结构。表面看各成员建立的是捕食关系,实质在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这揭示出系统的功能特点(关于功能下节课讲)。这样,生态系统的概念就在我们头脑中建立起来了。而且我们还明确了,全球生态系统无限多,小系统组成大系统,简单系统组成复杂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板书】1.概念2.组成成员【引申思考】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其生存系统,只有与系统共同发展,事物的发展才最和谐。因此形成系统思考问题的思路对人类生存发展意义重大,生态系统之所以还不能人造,很重要原因说明人类的大量技术知识是相互割裂的,人类缺少“系统思考”的能力,这是我们从学生时代应培养的能力。【教师总结】系统思考问题应有以下步骤:(1)建立系统;(2)分析系统要素;(3)由表层→深层分析系统要素间关系;(4)找到系统和谐发展的战略。【读图讨论分析】读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课本第187页图(去掉图中箭头)。(1)建立系统,图中缺少什么成分?(2)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观察捕食关系特点。【总结】这种捕食关系很像食物链条,叫食物链。食物链上各个环节都是营养级,各条链交错成网形成食物网。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都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板书】3.食物链、食物网【练习】(1)用食物链表示池塘生态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捕食关系。3(2)数一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