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教案(2)新人教版课时第六章第1节第1课时课题课型新授课时间节次第2节授课人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体会数据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意识;2.了解数据收集的过程及各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3.能提出一个自己认为值得收集的数据的问题;4.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重点了解数据收集的过程及各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难点能提出一个自己认为值得收集的数据的问题,并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获得数据信息。教法学法指导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提供大量丰富的统计图和数据,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前准备教师:1.准备好投影仪器及课件。学生:1.课前预习并完成助学的知识梳理及范例导航的自学。板书设计6.1数据的收集一、数据收集的过程1.明确调查问题和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实施调查二、数据收集的方法1.调查2.访谈3.实验4.查阅资料三、学生自选调查主题1.2.3.4.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图吗?(多媒体展示)生:它们是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师:回答的非常好。这是我们在小学学过的三种统计图。那么你能读懂这些统计图吗?你知道这些统计图的数据是如何获得吗?生:(学生交流讨论)师:看来大家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其实两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研究的内容。(展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说明】激活学生知识储备,为建构本课所学知识做准备。二、分组合作探究新课:探究活动一:尝试读图教师展示问题:(多媒体展示)2010年春,我国西南五省市遭受了特大的干旱,水资源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小颖和小明对水资源问题也很感兴趣,他们各自进行了调查。小颖想了解她所在城市的用水情况,于是她查找资料,得到了下面的统计图。师:从小颖的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生1:(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城市用水始终比农村用水多。生2:城市和农村用水量年都在增加。生3:城市用水每年增加量明显比农村快。………(教师结合折线统计图总结如何进行对比读图,这种题型没有固定答案,回答的越详细越好)【设计说明】让学生尝试利用观察、对比、分析和讨论的方法去读图。探究活动二:数据分析教师展示问题:(多媒体展示)小明想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的意识,于是他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到小区里随机调查了40人,他将部分调查结果制成了统计图。小明的调查问卷:师:在小明调查的40人中,各年龄段分别有多少人接受了调查?这个问题你应该看哪幅图?你是如何得到的?生:(学生先计算)我是观察扇形统计图得到的,用总人数乘以每个年龄段所占的百分比得到的,30岁以下的6人,30至45岁的24人,45以上的10人。师: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么通过小明给出的调查数据,你认为那个年龄段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你是根据哪幅图获得这个信息?调查问卷年龄:岁1.你在刷牙时会一直开着水龙头吗?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从不这样2.你会将用过的水另作他用吗?例如,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冲厕所等?A.经常这样B.有时这样C.从不这样45岁以上25℅30岁以下15℅30至45岁60℅生1:我是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获得的,我认为30至45岁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注意节水人数最多,生2: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是利用三个统计图,虽然30岁至45岁这个年龄段注意节水的人数多,但是这个年龄段调查的人数也多,我认为应该比较注意节水的人与该部分总体所占的比例,应该是45岁以上的人最具节水意识。师:有分歧,同学们支持哪个同学的观点呢?(学生展开讨论,认为第二位同学的观点是更准确的。)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说明同学已具备从统计图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设计说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统计图,要结合不同的统计图的分析数据,才能获得获取自己想要的正确信息。探究活动二:做一做师:我们也来做个调查,看看我们同学的节水意识如何。下面大家填写课本上小明的调查问卷。(一生利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