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第一框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A)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框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新型工业化的内涵。通过对工业化涵义的剖析,对英、美、德、日等国家工业化模式的分析,以及总结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从而诠释出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涵义和特点。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组织课内阅读、讨论、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结合实例得出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巧设问题,帮助学生构架书本世界和学生世界的桥梁。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紧迫性以及它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公民应有的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能的热情。形成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同感。二、课前准备:科技含量高1.教师准备:⑴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经济效益好理清教材知识框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⑵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②查找相关资料,巧妙设置问题:查找相关资料“美英模式”、“德日模式”有什么特点?各国工业化模式对我国的工业化道路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教师课前对学生查找案例做简要指导。2.学生准备:学生对老师设置的问题分组完成并完成P34操作平台,部分学生制作课件。三、教学过程:【导入】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都不可能脱离本国的基本国情,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去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应该怎样走?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课题: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材料】:介绍“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多媒体配以图片、文字打印发给学生)师:“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有什么特点?各国工业化模式对我国的工业化道路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讨论时间控制在5-8分钟,)略教师充分调动学生个人(或小组)观点的积极性,并做简要评价。(设置此环节,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对发达国家的发展有所了解,形成对比。使学生能迫切思考我国应该怎样发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相互协作。)【教师归纳】英美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是,依赖从世界广大殖民地掠夺能源、原材料,并倾销其产品,结果造成全球范围贫富两极分化、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生态恶化。德日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通过改革创造有利于工业化的环境,注重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改革企业组织,大力发展科教事业。用心爱心专心各国工业化模式对我国的工业化道路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这些启示也构成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特殊性”的基础。(1)市场经济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是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选择的依托机制。(2)适应当时国际环境和国内需求、产业发展等状况,是工业化启动和成功的基本前提。(3)建立有利于激励本国优势产业和有利于进行适用技术选择、引进的体制。(4)在特定国内外环境中,选择合适的赶超战略是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5)重视教育、科技是促进工业化的基本动力。如德国、日本非常重视科教政策。师: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不是一种区别于这些国家的一种新模式呢?区别到底在哪里?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教材回答:(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穿插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升其爱国主义情感,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教师归纳】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和传统的世界其他国家工业化模式有重大差别,这些差别正是形成我国工业化的“新型”的前提。【多媒体演示】: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特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学生】:阅读教材第38页,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何处?(1)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2)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探究学习】上海浦东张江科技园是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园区经济始终保持较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