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教案旧人教必修2一、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讲述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内容。2.关于性别决定,教材以人为例主要介绍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3.在伴性遗传方面,以遗传学的经典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4.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关于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性别决定的方式(C:理解);(2)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C:理解)。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对伴性遗传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四、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2.实施方案:通过复习遗传规律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五、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2.突破策略: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的社会调查和系统分析,以及相关的遗传理论来解释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六、教具准备:三种遗传规律的总结投影,色盲检查图。七、学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师的讲述和谈话,学生练习和推理相结合。以便做到: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八、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过程导言首先录像展示鸡蛋成鸡的简短而生动的画面,以及公鸡和母鸡的录像。请学生看录像回答以下问题:(1)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2)在生物界,同是由受精卵为发育起点的个体,在它们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3)雌雄个体为什么在有些遗传性状上表现得有所不同?[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在人类两种性别的体细胞染色体中,两性均相同的叫常染色体,如1~22号染色体;不相同的叫性染色体,如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我们今天研究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就与性染色体有关。二、性别决定1.概念:所谓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2.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XY型和ZW型。这是由生物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的差异决定的。3.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其中,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有XY表示。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以XY为男性,XX为女性。请同学们写出在正常自然情况下,男女婚配后,所生孩子的性别比例。完成后用投影片提出实际问题:“生男生女由女方决定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在战争年代,有一个国王想让他的国家男丁多些,而制定了一条法律……问国王能如愿吗?为什么?”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教师讲述:人们在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有些性状的遗传现象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在XY型性别决定方式中,雌性个体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来表示;雄性个体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来表示。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雄性个体的精原细胞在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可以同时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并且这两种精子的数目相等;雌性个体的卵原细胞在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因为两种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因而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受精卵:含XX性染色体的受精卵和含XY性染色体的受精卵。前者将发育为雌性个体,后者将发育为雄性个体。三、伴性遗传1.阅读课本P39,划出伴性遗传的概念。2.阅读课本P39,了解色盲症是怎样发现的,如何解释红绿色盲的现象。还要从中让学生悟出“科学家善于捕捉现象的细微之处并及时分析研究的科学素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接着用投影片投影“一个色盲患者家系谱”,让学生从这个色盲患者家系图谱中找出特点。教师应着重讲解色盲遗传机理,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婚配六种情况的基因型和外在表现型。然后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写出遗传方式图解,每一种婚配的遗传方式,请学生代表在投影仪上叙述讲解自己的答案,经过讲评纠错,共同总结出色盲遗传规律及特点。最后向学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