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案旧人教必修2一、课前预习预习导航1.一条染色体含有一条双链DNA分子,那么一条染色单体含有()A.一条双链DNA分子B.一条单链DNA分子C.二条双链DNA分子D.二条单链DNA分子2.有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它组成应是()A.3个磷酸、3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B.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胞嘧啶C.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D.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尿嘧啶3.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的DNA复制必需的一组条件是()①ATP②DNA分子③酶④转运RNA⑤mRNA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⑦适宜的酸碱度⑧适宜的温度A.①②③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⑦⑧D.②③④⑤⑥⑦4.下列有关DNA是双螺旋结构主链特征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由脱氧核糖与磷酸交互排列而成B.两条主链方向相同且保持平行C.两条主链按一定的规则盘绕成双螺旋D.排列在双螺旋的外侧且极为稳定5.下列有关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特征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两条主链上的对应碱基以氢键联结成对B.配对碱基的互补关系为A—G、T—CC.各个碱基对的平面之间呈平行关系D.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内侧6.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具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A.60个B.80个C.120个D.180个7.由于DNA具有独特的结构,连接两条链的碱基之间具有的能力,所以它才具有的功能,从而能够在之间连续传递,起到了作用。8.现有从生物体内提取的一个DNA分子(称第一代)和标记放射性同位素3H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要在实验室里合成新的DNA分子:(1)除上述几种物质外,还必须有和,方能合成第二代的DNA分子。(2)在第二代的DNA分子中,有条含3H的链。(3)在第二代的DNA分子,含有3H链的碱基序列相同吗?(4)在第五代的全部DNA分子中,有几条不含3H的链?资料卡片沃森和克里克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女物理学家弗兰克林在1951年底拍摄到一张十分清晰的DNA的X射线照片。195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发表关于DNA三链模型的研究报告,这种模式被称为α螺旋。沃森与威尔金斯、弗兰克林等讨论了鲍林的模型。当威尔金斯出示了弗兰克林在一年前拍下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后,沃森看出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结构,他立即产生了一种新概念:DNA不是三链结构而应该是双链结构。他们继续循着这个思路深入探讨,极力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根据各方面对DNA研究的信息和他们的研究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得出一个共识: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立即行动,马上在实验室中联手搭建DNA双螺旋模型。从1953年2月22日起奋战,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在3月7日,将他们想像中的美丽无比的DNA模型搭建成功。沃森、克里克的这个模型正确地反映出DNA的分子结构。此后,遗传的历史和生物学的历史都从细胞阶段进入了分子阶段。由于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在DNA分子研究方面卓越的贡献,他们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二、课堂释疑要点预览1.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①是由两条链组成,呈反向平行排列,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排列在双螺旋结构外侧的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两条主链,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互相配对,碱基配对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2.DNA分子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内侧,通过氢键形成的碱基对,使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稳固地并联起来。在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在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三个氢键比两个氢键稳定,所以在DNA分子中含有较多的G—C碱基对比含有较多的A—T碱基对稳定。②多样性是由于构成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数量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造成的。如果一个具有4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就有44000种。③特异性不同DNA分子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存在着差异,因此每一个DNA分子的碱基对都有其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