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四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2.合作探究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预习提示】1.搜集与诗歌相关的文体知识、文学常识、诗人信息及写作背景。2.熟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歌。3.积累诵读这四首诗歌的初步感悟,能够简要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2/17一、经典传唱,激情导入多媒体播放经典传唱观沧海,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并据以导入。(教师导入)我们刚才共同欣赏的是中央电视台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片段。诵读传唱古代优秀的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今天,我们首先传唱这首风格迥异的、英雄的诗歌——《观沧海》。(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并解释目标)二、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方式:教师范读激发学习热情,基础诵读扫清字词障碍,借助情景诵读感受诗歌音韵。步骤:教师范读-集体诵读-把握重点字词-情景诵读-探究诗歌音韵美。过程:1.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朗诵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新生字词予以强调;学生熟练朗读诗歌。新生字词预设:碣.石jié水何澹.澹dàn竦峙..s?ngzhì萧瑟..xiāosè2.情景诵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引领学生注意诵读时的角色感、舞台感,用声音演绎英雄情怀。(1)多媒体出示诵读指导:观沧海3/17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大气切入,从容陈述,语调高,语速缓)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何”“竦峙”重读,以体现水之宏阔,山之险峻)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丛”“丰”重读拖音,以体现草木苍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洪”“涌”拖音,以体现风清浪高)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语调高亢,语速稍快,“出”重读)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语调高亢,语速稍快,“灿烂”“出”重读)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语调高,语速缓,“至哉”重读,结尾逐字拖音)(2)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朗诵片段进行情景朗诵示范。(3)学生自行练习后展示。3.音韵探究(投影:请结合诗歌内容,从韵律、修辞等角度说说这首诗歌音韵之美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小组内探究后展示,教师予以引申和归纳)。预设:(1)诗歌的每一句都是四个字,两字一停顿,节奏明朗。(2)“峙”“起”“里”“志”四个字的韵母都是“i”,是诗歌的韵脚,隔句押韵,体现了乐府诗押韵灵活的特点。4/17(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对偶句,诵读时朗朗上口。4.教师小结归纳与过渡:这是一首乐府诗,四字为一句,山海草木、草木风波、日月星辰尽含其中,读来铿锵流畅,深沉饱满,一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直抒胸臆,给人酣畅淋漓之感,这恰恰体现了“建安风骨”的特色,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那么,这酣畅淋漓的背后,又体现着曹操这一英雄怎样的情怀呢?下面让我们结合诗歌内容,共同探究一下英雄的情怀吧!(投影活动探究活动)三、赏析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怀美内容:引领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围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怀。步骤: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引申归纳-诵读品味过程:1.投影探究任务:探究一:从诗歌写景的语句都有哪些?任选一句加以描述其所展现的画面。探究二:结合诗歌内容或背景,试分析曹操的英雄情怀。2.解释探究任务:探究一要求描述“写景”的诗句所展现的画面。何为描述?即借助丰富的想象,对脑海中所能呈现的画面进行景物描写,并能说出其所体现5/17的作者的情感。探究二要求结合诗歌内容,何为“结合内容”?即分析诗歌写了何种景物,表现了景物的何种特点,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怀。3.学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