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地形、气候、河流三大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2.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给文字或图像资料,正确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德育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当地实例让学生理解城市的形成原因。●教学重点地形、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2.城市临河分布的原因。●教学方法采用个案分析法,对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要素逐一进行分析、讲解;对于地形、河流两大自然要素,教师运用讲画同步教学法,在黑板上绘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轮廓图”“长江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以及《中国政区》填充图、《世界政区图》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聚落,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演变来的。但是,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这就是我们这两节内容要解决的问题。[新课教学]6.2城市的区位因素(板书)引导:关于“区位”的概念,我们在前一单元中就已学过,先来复习一下。(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区位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新理论。它不仅用于工农业生产活动,在城市的形成和分布中也广泛应用。“城市区位”包含两层含义:承转:我们这节课首先来分析一下自然地理因素是如何来影响城市的区位的。一、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板书)用投影仪打出图6.7“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让学生阅读分析,并思考:在我国东部、欧洲西部地区,为什么大城市特别多且城市分布又比较密集呢?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我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形,气候温用心爱心专心1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发达;欧洲西部地区地势低平,主要是平原,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并且是世界工业化最早的地区。教师进一步启发:对!同学们分析得很认真、很全面。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那么,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为什么城市就多呢?学生回答:人都是愿意生活在自然条件好的地方。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人就多,人口密度就大;人口多,城市也就多。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可见,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城市区位(板书)过渡: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地形是怎样影响城市区位的。1.地形与城市区位(板书)(打出投影片图6.6,让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同学们,还记得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吗?我国三级阶梯上各是以何种地形为主呢?学生活动、教师归纳、引导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三级阶梯上(占全国的2/3)。承转:我国的城市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那么,世界上的城市怎么样呢?大家再来分析图6.7。(学生活动)教师归纳:通过刚才分析我们发现: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也位于平原地区(可举例说明)。所以:(1)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板书)提问: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学生活动、教师归纳: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提问:巴西的城市为何大多分布在南部的巴西高原上,而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上却很少呢?学生活动,教师绘简图轮廓扼要说明巴西的地形、气候状况:巴西北部有赤道穿过,地处热带地区,气候潮湿、闷热,不适合人类居住,而南部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干湿状况良好,所以:(2)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板书)讲述:墨西哥这个国家的城市大多也分布在高原上,首都墨西哥城曾在1976年举办过奥运会,并打破多项世界纪录,这与当地的地形、气候有直接关系。提问、承转:再看山西、陕西两省的省会城市分布在什么地形上?学生活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