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90分钟100分)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4分)一、选择题。下面各小题均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按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填在“()”里。(10分)1.下面带点字的读音错误的是()A.训斥一通.(tōng)B.暖和.(huo)C.毋.庸置疑(wú)D.毛茸.(róng)茸2.“笥”字的读音可能与下面哪个字的读音相似或相同?()A.同B.饲C.局D.筐3.下面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笼罩隐蔽柔弱漫条斯理B.覆盖吵嚷躁热趁其不备C.薄雾缝隙任凭随遇而安D.惩处长廊堤岸山洪爆发4.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那是因为()A.清洁卫生。B.挖掘工具简单。C.修筑时间长。D.住宅十分隐蔽。5.“惼”字的意思可能与下面哪个词语有关?()A.牌匾B.扇子C.扁担D.(心胸)狭窄6.下列哪个成语与其他成语的意思不同?()A.春满人间B.杏林春满C.誉满杏林D.妙手回春7.与词语“千姿百态”意思相同的词是()A.千变万化B.形态各异C.千千万万D.姿态万千8.“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这句话应放在()①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②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③等杨梅渐渐成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④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A.①之后B.①和②之间C.②和③之间D.③和④之间9.下列哪些诗句蕴含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道理?()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0.“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列数字打比方B.打比方作比较C.列数字举例子D.列数字作比较二、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别字。(10分)三、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4分)不()其烦局()不安灯红()绿应接不()()喜若狂山()地裂突如()来胸有成()四、填空题。(4+2+4=10分)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表达朋友情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课外还积累了表达人间真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往今来,信守承诺一直是人们接人待物的根本,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信用的人。3.“那些叶子绿得那么____________,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____________,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两句话描写了爬山虎叶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1分)(一)黄河(11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相当清澈。随着她儿女的增多,周围的森林面积一天天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终于使她变黄了。河底泥沙越来越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河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却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及生活污水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并非不受其害,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又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1.选择题。(6分)(1)据学者们研究,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相当清澈。这种情况是发生在()A.很久以前B.两千年前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