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立体整合:高中生物共3个必修模块,一个选修模块。其中必修3共包括6各部分,该模块内容跨度大,实际上就是一堆零散概念的堆积,不能形成整体,但这六个部分却是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层次的稳态为主线的。章结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第3章的第2节,是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一个延伸和拓展,也为第3节的学习做了知识储备。深入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通过分析课本“问题探讨”中的曲线图和文字内容,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解中隐含的信息,理解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由此引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生长素两重性特点的理解,让学生利用这种特点解释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并指导实践应用,最后引出“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一探究实验。二、学情分析知识技能: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什么是植物激素,并对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有了相应的知识准备。对于探究实验训练,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探究实验的一般设计步骤,但由于地域特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普遍较弱。本节课实验重在巩固该技能过程。生活经验:本节课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比如植物向光生长、顶端优势、扦插繁殖等,学生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耳熟能详,这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但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善于发现、挖掘和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自身特点:高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较活跃。但对于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和结论的形成缺乏系统的思考,应加强引导,细化问题,做好知识铺垫。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重点)2、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3、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2、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要探索的。如:尝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难点)3、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生物学图表。2、掌握实验的探究方法。3、学会设计实验,收集和处理数据,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四、教学模式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校确定的的教学模式是“明确任务自主预习,反馈矫正合作学习,巩固训练探究研习”。在实施该模式的过程中,结合高中学生及生物学科特点,我制定了如下高中生物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即“教师主导创设情境,启发点拨交流点评,自主探索完善认知,应用新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回顾反思,分层训练拓展拔高”。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基本原则及理念。五、教学方法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1)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以及实物演示。(2)自学导思法和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学法上采用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由教师引导设问,学生自行观察分析,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教学设计教师主导,创设情境: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以发芽土豆的培养照片回顾植物的向光性,进而根据弯曲原因提出问题“是不是生长素的浓度越高,生长越快?”。把教学内容还原于生活,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入手,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设计意图】启发点拨,交流点评:引出探究一“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特别增设了一个教材中没有的“研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