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从容说课第一,本框题的中心内容是,讲述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对普遍联系观点的一个具体化。第二,运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充足、形象、生动的实例,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较多的信息和教学内容传给学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第三,通过列表、让学生举例等形式,在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比较分析问题、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懂得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含义,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能力方面结合因果联系含义和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联系原因和结果区别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若干基本事实,能判断何为原因,何为结果,并能列举若干互为因果的事例,培养学生学习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根据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道理,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产生的原因,又要看到它会引起一定的结果。学会用因果联系的观点分析看待事物的方法,能对某些问题作出预见,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觉悟方面通过因果联系理论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因果观,反对唯心主义错误的因果观。●教学重点1.因果联系的特点2.原因和结果和辩证关系●教学难点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教学方法采用讲、读、议、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问题在学生思考、动手实践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归纳;难点问题,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议论、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名言导入):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博学多才,著作达五六十种,涉及哲学、逻辑、数学、天文、生物、医学、伦理、教育及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他最早提出关于原子的学说,认为世界是由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世界万物的共同基础。为了寻求真理,他在年轻时花尽了父亲分给他的全部财产,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到过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国家,获得了大量的科学知识。马克思称其为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之所以这样博学多才,是因为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以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为最大快乐。他有一句名言:“宁可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不愿获得一个波斯王位。”正是因为人类不用心爱心专心1断地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才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现在正以空前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自己的认识,不断地找到一个又一个的因果联系,把未知领域逐步变为已知领域。本节课学习的就是有关事物因果联系的知识。[讲授新课]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板书)(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1)“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3)“唇亡齿寒”(4)“时势造英雄”(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8)“牵一发而动全身”(9)“无风不起浪”(10)“接通电源,电灯发亮”(11)“虚心使人进步”(12)“侵略者侵略,被侵略者反抗”[师]请同学们看以上成语、俗语等体现的都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因为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但是事物理与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像(1)中的鱼水之间,瓜秧之间是直接联系;(2)中的火与鱼之间是间接联系;(4)中的时代与英雄之间的联系是必然联系,谁在这一时代成为英雄则是一种偶然联系。另外像(3)中唇与齿之间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唇齿与气温之间则是外部联系;(8)“牵一发而动全身”蕴含着整体与部分的联系;(7)(9)(10)(11)(12)说的都是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可见——1.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板书)那么,为什么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复杂的?学生看书回答:那是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师]对,由于事物千差万别,事物存在的条件就不同,事物的联系也就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而且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人们要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对它的各种不同的联系具体地加以分析,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