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对杉山镇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一次调查摸底,为镇党委和镇政府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提供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笔者深入杉山镇十余个村,40余个村民小组,采取座谈、走访,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对我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本篇调研报告。一、杉山镇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杉山镇位于xx市xx区北郊,是一个工矿型乡镇,下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辖区面积34平方公里。1996年恩口煤矿倒闭后,杉山镇作为恩口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缺水严重、经济萧条、社情复杂,杉山财政负债几十万元。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杉山镇党委和政府依然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镇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不良现象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具体情况是: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区、镇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而且这些经费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镇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文化站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2、阵地建设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我镇文化站没有站址,长期以来都是和团委、妇联在一个办公室办公,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我镇有11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镇行政村总数的55%,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两个乡村影剧院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已成危房第1页共5页无法使用,一个已落败不堪不能承担过多的文艺活动。我镇的图书室年久失修,所藏图书大都破旧损毁,难以吸引农民群众前来阅读、浏览,而且图书更新速度慢,难以适应群众对科技、文化新知识的需要。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基本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一些地方地下“六合彩”盛行。4、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我镇文化站编制为4人,但在编的仅3人,由于文化站待遇低,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在岗人员也经常被乡镇挪作它用或被外借开展乡镇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镇文化专干年龄偏大,由于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镇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既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步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管理部门和部分农村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有了钱,就一切都好办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从而忽视了文化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第2页共5页作的后面,往往是经济当主角,文化作配角,结果导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