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安排:共3课时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案苏科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②、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教学难点:①规范使用显微镜;②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教学用具:显微镜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导入新课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针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思考。(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并思考其用途。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这些实验常用器材的用途。(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1、教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知道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目镜和物镜、遮光器3、师利用显微镜实物,让学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对错误给予纠正。4、讨论:①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1、学生观察显微镜的结构,熟记各个部件的名称。2、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知道各个部件的作用。3、学生回答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4、回答:①观察微小的生物体和微细结构。②目镜的放大倍数Χ物镜的放大倍数小结显微镜是一种精密仪器,使用时要小心,并爱护它。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②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法。教学重点: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②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教学用具:显微镜、四种观察标本(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动植物玻片标本;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绚烂多彩的世界中,大千世界,物象万千,大的有(如兰鲸,大象等,小的有(如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对事物的观察,有的可肉眼直接进行,有的地要凭借工具观察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观察(四)收镜1、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2、强调:(1)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2)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3)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4)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3、强调:(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巡视指导,纠正错误。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①物像是倒像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4、强调:(1)装片从载物台上去下,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