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教材分析1.单元地位:本专题主要叙述1840年以后列强的侵华及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本课分析: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3.本课三个子目的内在逻辑联系:“日军侵华及反人道、反人类的暴行”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原因,全民族的抗战,国共合作抗日,抗战的胜利共同构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画面,贯穿着抗日这一主线。鉴于今天中日之间的摩擦与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日本没有正视侵华战争这一历史问题。再加之本课所涉及的图片、视频、文字等材料非常丰富。因此,我打乱课本顺序,先要求学生搜集文字、图片等史料制成PPT,来史证日本侵华的事实,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再让学生搜集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海外战场抗战的史料制成PPT。这样,学生在史料搜集过程中即学会了甄别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方法,又能更立体直观的认识到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最后,合作探究从多元史观的角度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以史为鉴展望中日关系的发展。4.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和中共敌后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难点:多元史观评价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二、学生分析1.从历史知识储备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停留在初中历史课本所学,以及各种抗战神剧的肤浅认识。2.从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看:多数同学能够熟练掌握百度搜索及制作简单的PPT演示的能力三、教学目标先将教学目标解读为可操作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如下:1、结合一组同学搜集的史料及教材,列举日军侵华的罪行;能说出第一手史料包含哪些类型2、结合二、三、四组同学制作的“我的抗战”PPT及教材,记忆中国军民在三个战场抗战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3、依据材料结合教材学会运用多元史观对抗日战争的地位进行全面立体的评价。4、通过合作探究“是否应该抵制日货”思考怎样爱国,并从现实中展望未来的中日关系。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一、导入部分:播放“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视频引入日本一直否认的侵华战争,引起学生的愤慨,激发学习本节内容的欲望。二、新授部分:(学生掌握和使用的技术:)1组学生用PPT展示课前搜集到得证据:(1)日本南京大屠杀图片(2)日本老兵的口述历史(3)潘家峪惨案幸存者口述历史史证日本的侵华罪行。2、3、4组学生制作我的抗战PPT:正面、敌后、国外战场的图片、视频等材料,使学生直观深刻的感受到: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以及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教师使用的技术)教师PPT多元史观谈胜利,引导学生从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三、小结部分教师播放国歌视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四、学习延伸:学生登陆天涯论坛参与讨论该不该抵制日货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思考现实问题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1.多媒体呈现学习目标。2.播放“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视频。1.研读学习目标。2.观看视频,思考问题PPT中插入“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讲授:内容一:野蛮的侵略要求1组同学用PPT展示课前搜集到日军1组学生用PPT展示课前搜集到得证据:(1)日本南京大让学生亲自搜集材料、制作和演示PPT,使学生深刻感受历史,并明确什么是滔天罪证的证据。内容二:我的抗战要求小组组长用PPT展示从网络上搜到的关于中国抗日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海外战场的图文材料。屠杀图片(2)日本老兵的口述历史(3)潘家峪惨案幸存者口述历史小组组长用PPT展示从网络上搜到的关于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图文材料:淞沪会战、徐州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敌后战场的图文材料: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形势图、百团大战、地雷战。海外战场关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