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知识目标】描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知道影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因素【能力目标】收集和交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参与小组讨论,设计保护、改善生态系统的方案【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增强保护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指导思想【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生态系统》一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中的第四节,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位于本节内容的第二课时之中。学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生态系统、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知识,而且对于下一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人教版教材在本内容的编写过程中,为了降低难度,只用了少量的文字叙述便引出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以及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这一问题,没有涉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相关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认知学习以及教师的课程安排带来了一定困难。2.课程标准要求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班级在我校的七年级中属于中上水平,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基础的资料搜集和分析能力,对生物学这门新课程也充满着热情,但尚未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其次,该班大多数学生的性格外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渴望着更新颖的课堂模式。【教学条件分析】授课教室的硬件设施完善,现代媒体齐全,唯一的一点不足是黑板在讲台的旁边,对教师的授课和课堂教学设计会造成一点小影响。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教师把学生分组讨论课前收集的资料并表达、交流的方式作为课堂主体,将影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因素作为本节课的分层拓展内容,让学生在授课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三段式结构中逐渐掌握新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将课堂模式设计得比较新颖,将话语权尽量交给学生,并将自制草原生态系统电脑游戏带入课堂,用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让七年级的学生参与到保护生态系统的行列中去。而老师在课堂上有将近一半时间都扮演着引导者或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资料分析、语言表达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并在自己思考解决生态系统问题的同时,增强保护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学难点尝试分析资料,设计保护、改善生态系统的方案教学手段板书:呈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等主要内容多媒体课件:用图、文、音、像的方式创设新颖的课堂氛围自制互动电脑游戏:主要用于展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扇子一把(正面书:人与自然背面书:和谐无限):未打开时可作为教鞭使用,课堂小结时打开作为课程结束点题之用主要教学方法:“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小组探究式”课堂模式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思路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3分钟)教师用提问题和播放PPT相结合的方式复习旧知1生态系统的定义是什么?2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3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复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鼓励。教师用充满神秘感的口吻说:其实,关于生态系统,除了这些基本的概念,老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秘密要告诉大家。就是……生态系统还具备一种非常特殊的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巩固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导入新课。能力,想知道是什么吗?好,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第26页,让我们一同进入今天的课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板书: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回答:想!教师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的同学就会问了:难道这就是老师你刚才讲的那种生态系统的特殊能力吗?(沉默三秒)您说对了!!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新知识,老师专门制作了一个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电脑游戏。提问:那么,草原生态系统里有哪些常见的食物链呢?教师肯定学生答案后,说:今天在游戏中为大家展现的食物链比你们讲的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