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四单元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是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当中的第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教材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来表述,涵盖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约27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线索明晰,主干突出,但是理论认识难度较大,只是要点难点较多。是19课经济体制改革和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引领、背景,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教学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教学难点: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二、学生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年龄在十五、六岁之间,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历史思维能力较薄弱,学习习惯正在形成阶段。学生在政治课上已经学习了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教训,前面历史课也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照抄苏联经验,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有关史实,通过学习不难知道:这样势必有成就也有失误,其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和探讨。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知识、能力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现实切入,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构建翻转课堂,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阐释,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课前预习学案的下发,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的各方面措施和相应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部分作用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质疑。在针对其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学生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的具体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分期识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工业化的措施,左倾错误的表现,八大的内容归纳理解:中共“八大”会议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运用: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背景,左倾错误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出疑难。课上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体验历史。质疑、探究重难点,学生合作学习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在情境再现,问题探索,史料分析,历史评价等方法指导下尝试运用,并展示。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综合认识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有过严重的失误,但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并领导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充满活力的党。四、教学环境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微视频《八大》《大跃进》,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2、PPT《历史评价方法》,课堂指导学生当堂评价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生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3、引导学生小组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利用视频《复兴之路-中国新生》利用视频《复兴之路-中国新生》PPT视频探究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对个性化疑难进行探讨,提出必须讨论的典型疑难(重点)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PPT,展台展示教师抽查,学生分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展台讲授教师针对学生疑难点拨引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整理完善PPT评价整体班级评价,小组同学评价,个别同学点评老师板书值日班长汇总分数电脑汇总数据评价分析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