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人口,明确它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德育目标通过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回答:台湾省。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讲授新课]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2.阅读P34兰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材料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教师总结:1、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2、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季节分配较均匀。3、岛上受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4、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台湾岛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气候有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5、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6、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请同学们读图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从图上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