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辛亥革命一、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其一是清末民主革命风潮的兴起,探讨的是辛亥革命的背景和酝酿过程;其二是武昌首义,简要叙述了辛亥革命的过程;其三是中华民国的成立,主要叙述中华民国建立的曲折过程和帝制的终结。二、学生分析本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在初中有所了解,但限于历史史实和表象,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在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学情,以图文并茂的历史材料为载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探讨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效落实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重点了解以下内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革命纲领及指导思想,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民主义,了解袁世凯登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宝座的原因和经过。通过学习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驱者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一生精力的光荣事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们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利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结合电子白板、投影仪和传统的板书使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利用相应的评价量规,对小组合作的状态、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和等级评价。3.教学图片的展示,既有老照片、网络图片,也有历史漫画、个人拍摄的照片,材料方面既有第一手的原始材料,也有第二手的资料,形式多样化,内容生动。4.将多媒体的使用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非课堂的主体和全部,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精简高效,避免媒体的滥用和误用。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复习1.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2.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有哪些共同原因?回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及近代农民运动的历史局限。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题目。导入展示图片:济南中山公园园门、逸仙轩、孙文题词、国父雕像简要介绍对济南中山公园的印象PPT演示文稿、个人拍摄的电子照片师生互动展示图片:《各国联合龙灯大会》漫画、清政府残暴如虎漫画分析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国内形势PPT演示文稿展示网络图片探讨评价展示材料: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和阶级条件PPT演示文稿展示文字材料拓展延深展示图片: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分析辛亥革命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PPT演示文稿展示图片及电子表格方、兴中会誓词、同盟会纲领、《民报》书影础,列表概括三民主义的内容、意义和局限展示(图片)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五色旗(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概述武昌起义的基本过程概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相关情况,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PPT电子文稿展示图文资料课堂小结自主构建(图片)溥仪、袁世凯(综合探究)辛亥革命的功与过概述辛亥革命的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作用与局限。PPT电子文稿展示图片PPT电子文稿展示小组讨论话题。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1.在课前准备环节,让学生按学习小组为单位,梳理本课的主体知识,教师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和评价。2.利用PPT演示文稿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帮助学生把握基本的知识线索,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针对重难点知识: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表格让学生归纳整理,利用小组讨的方式引导学生互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教学中将PPT课件、投影仪、视频、图片、板书等形式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