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在于平时——《虞美人》教学反思《虞美人》这节公开课虽然准备充分,但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现将不足之处总结如下:一、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我先让同学们课前朗读《项羽之死》这篇课文,然后介绍“虞美人”这个词牌名来源于“霸王别姬”的故事。我觉得我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导语设计,但我没有在课前对导语环节的语言进行精心的组织。所以在一开始上课时,我就显得底气不足。俗话说,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这次公开课导语语言组织的随意性给了我深刻的教训。二、在朗读指导这一环节中,我缺乏信心。课前也一直在纠结自己是否在课堂上进行范读。最终还是放弃了教师范读这一环节。其实我自身还是具备一定的朗读功底的,但总有作秀之嫌。因为缺乏信心,顾虑太多而放弃范读,还是很可惜的。另外这次朗读指导难度上带给我很大的心理压力,朗读环节占用的时间也使我担心课程能否完成。这些继导语环节之后使我很难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三、在鉴赏诗歌的环节上,课前备课备学生的环节被我忽略了。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效果也不好。课后问他们原因,他们说觉得这节课的问题没有交流讨论的兴趣,甚至觉得问题过于简单。可见问题设置这一环节实在是太关键了。课堂上我们到底要讲什么,怎么讲,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要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又学到了什么。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四、这次公开课,我打破了平时教学模式——导语、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介绍、鉴赏探究、扩展、总结、布置作业的环节。而是将作者、时代背景介绍、扩展始终融入整个教学中。但我还是忽略了将总结环节的内容融于中间教学环节,又由于教学时间把握的不好,导致总结环节没讲出来,也就是没归纳诗词鉴赏方法。而这些完全可以融入教学环节中,不必非等最后总结。比如朗读环节结束后,就可以总结诗词鉴赏方法之一就是反复朗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很自然,教学效果也好,课程内容也显深度。可见我还是思维僵化,这一点以后一定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改正。最后想说,一节公开课的成功在于课前方方面面的准备,更在于教师在平时的积累与打磨。所以我们平时教学准备课程时,能拿出准备公开课一半的力气,相信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