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假如没有灰尘教学方案设计一、学科基本信息1、学科名称:语文2、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3、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准确朗读第六册课文《假如没有灰尘》。(2)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表达方式以及顺序。(3)能运用相关词语、句式和表达方式描述环境、人物和事物。2、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感知环境、观察事物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口语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1)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身边环境。(2)引导学生注重卫生,爱护环境,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教学重点1、准确朗读课文《假如没有灰尘》。2、能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表达方式以及顺序。四、教学难点1、能应用相关词语、句式和表达方式描述环境、人物和事物。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导入(5 分钟)老师可以通过环保图片、环保动画视频等形式,引起学生关注环保的话题,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2、课文朗读(10 分钟)请学生跟随老师或听录音,朗读课文《假如没有灰尘》。3、课文理解(20 分钟)(1)请学生理解课文,回答问题:假如没有灰尘,地球将变成怎样的世界?瑜伽实践者怎么看待灰尘?(2)引导学生仔细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4、概括课文(15 分钟)(1)请学生口头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要思想是环保)。(2)引导学生将重点句子进行概括,并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将概括好的句子记在笔记本中。5、口语表达(20 分钟)(1) 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环保经验和环保习惯。(2) 老师可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相关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描述环境、人物和事物。6、作业布置(5 分钟)答题纸上将课文中每个段落的关键句进行概括,并在取材处写上相应的出处。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意愿和打算。六、教学策略1、目标导向法:把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结合起来。2、任务重心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3、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表达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探究能力。七、教学评价方法1、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通过观察及听取学生的表达,看是否能够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阅读能力的评价通过作业和课堂测试,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能否准确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表达方式以及顺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