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结构与功能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重点)②知道无土栽培的方法及发展前景。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根的结构和功能”课件和提前一个月做好演示实验所需的材料(甲乙两组用玻璃瓶培养的玉米苗、土壤浸出液、蒸馏水、载玻片、酒精灯等)学生课前对本节的内容进行预习,准备演示实验的材料(红墨水、剪刀带叶的植物枝条,上课前把带叶的枝条插入红墨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温故知新:上图是根尖结构图,据图回答:(1)图中1是_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3是___________,4是___________。(2)根的生长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有关,前者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能力,增加了根细胞的数目;后者是根___________最快的部位。(3)细胞开始分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_,其外观上的标志是具有大量的___________。(4)属于保护组织的是___________,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学生说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必要的要进行板演。一方面将复习旧知常态化,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另一方面衔接本节课所要学得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展开讨论:以欣赏图片导入,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讨论有关的问题,这样既创①没有植被的山坡②植物旺盛的山坡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下大雨,两者会有什么不同之处?交流自己的看法。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总结:这与植物的根有关系,那么,植物的根有什么功能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生1:图一下大雨时土会随着雨水流走;图二的山坡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生2:这是因为图一没有植被的保护,图二的山坡上有茂密的植被保护。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这样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情感。引导探究层层推进6分钟继续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思考:1.根据大家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植物的根系那么发达到底有什么功能呢?2.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哪里?3.植物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是怎样运输思考、讨论,学生代表回答或抢答。生1:①固定植物②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2:在根尖的成熟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环环相扣,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根的功能的了解。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材的?【探究实验】:同学们,请拿出课前我们放进红墨水的枝条,现在用剪刀把枝条间断,你会发现什么?请思考植物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是怎样运输的?3:通过根、茎、叶内的导管将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各处。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探究实验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组织交流点拨建构18分钟过渡: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实验探究我们明确了,植物主要是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内的导管运送到植物体各处。那大家又是如何知道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的呢?展示课前准备的甲乙两组玻璃瓶内培养的玉米苗,(甲组各瓶内加入等量的土壤浸出液,乙组各瓶内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再分别放入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进行培养)现在大家对比一下甲乙两组的玉米幼苗,试着描述一下他们的生长情况。同时投影演示实验讨论:①为什么用土壤浸出液培养培养的幼苗会比用蒸馏水(或清水)培养的幼苗生长好呢?②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聆听、思考学生认真观察甲乙两组玉米幼苗,交流看法、讨论生1:甲组瓶内的幼苗生长健壮,颜色鲜绿,乙组瓶内的幼苗生长瘦弱,颜色发黄。生2:土壤浸出液除了含有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并能通过实验总结问题,拓宽了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过渡:为了比较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的不同,我来做个实验,大家只需认真观察、思考即可。【演示实验】将少许的土壤浸出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