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节选)(曹禺)【教学目标】1、把握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认识那个黑暗的时代。2、理解戏剧语言。【教学难重点】重点:即“教学目标”1、2难点:即“教学目标”1、2【教学设想】1、讨论、点拨2、诵读体会【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要点:第二幕第一场戏之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P124“可是你”划)过程:△课前预习(明确)1、写作时间:1933年(处女作;计四幕)。2、发表刊物:由巴金、靳以推荐在《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3、全剧情节: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主要8人)。图示:(父)周朴园鲁贵(母)繁漪侍萍(子女)周冲四凤周萍鲁大海附注:实线—血缘关系;虚线—恋爱关系附注:情节高潮(结尾)最后在一个大雷雨的夜里,繁漪暴露了周家的一切真相,四凤恸哭触电而死。周冲为救用心爱心专心四凤也丧了命,周萍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鲁大海踏上了自己的路。就此,周家土崩瓦解。4、全剧中心:通过一个大家庭内的矛盾,暴露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预示着20年代的中国正酝酿着一场社会大变革。5、评价: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标志着我国话剧艺术从初创时期走向了成熟阶段。6、作者: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创作以戏剧为主。代表作《雷雨》《日出》。另有《北京人》、《原野》、《王昭君》、《胆剑篇》、《明朗的天》等。△课内学习一、分角色朗读(局部)二、矛盾冲突学生明确:鲁侍萍与周朴园(板书)三、人物形象教师提问,学生讨论1、周朴园是怎样认出侍萍的?(教师提示:扣四次问她是什么人回答并体会富于动作性的语言)拟答:“你—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哦,你,你,你是—”鲜明地显示了周朴园渐趋紧张的内心动作。2、周朴园在认出侍萍前后态度主要有哪些变化?拟答:认出前:“梅家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认出后:“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先稳住)“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死了”,“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日—每年我总记得……”(再感用心爱心专心情软化)“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露出本色)(开出支票)“弥补我一点罪恶。”(最后驱赶)3、认出前后的这个矛盾反差如何理解?拟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可能有三种——①周朴园对侍萍有感情②周朴园对侍萍没有感情③周朴园对侍萍既有感情又没有感情例③分析:真诚的一面:从家具、生日、习惯(P123)细节上看,周朴园怀念的是过去的梅小姐,不会对他构成威胁。虚伪的一面:鲁妈(侍萍)的出现可能会威胁他的名誉,家庭和地位,利害关系占了上风;对梅小姐的真诚是建立在恪守封建论理的周朴园不满个性自由解放的繁漪的基础上的。4、周朴园形象概括拟答:伪善四、作业1、分角色朗读第二场戏;2、梳理第二场戏中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3、戏剧语言体会。第二课时要点:第二场戏之戏剧冲突、人物形象;戏剧语言过程:一、检查作业(略)二、矛盾冲突:学生明确:鲁大海与周朴园(引出下面两组)(板书)鲁侍萍与周萍(次要)(板书)鲁大海与周萍(次要)(板书)三、人物形象用心爱心专心教师提问,学生讨论1、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是因为什么事情而起的?拟答:工人提出条件,继而罢工。2、周朴园在这一事件中是如何表现的?拟答:镇压、收买、开除。3、这个表现是现实,历史呢?拟答:两个“故意”。故意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的性命扣三百块钱。4、周朴园形象概括拟答:狡猾、凶残。四、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归纳(两场戏)(一)戏剧冲突归纳: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可以持不同看法)1、本质:下层劳动人民、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冲突2、主次:主—下层劳动人民、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冲突次—母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从属于阶级冲突)3、特点:用“回顾”与“穿插”的表现方式,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符合戏剧冲突更集中更尖锐的原则)(二)人物形象归纳: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可以持不同看法)1、周朴园(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