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一、教材分析本课涉及内容很多。共有七大历史事件;篇幅长;跨度大,从1919年——1949年;课时少。倘若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程序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杂乱而枯燥;教师实施起来,要么无限制的拖延教学课时,要么紧紧张张仓仓促促的完成上课任务。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普遍面临的困惑.新的历史课程与过去历史课程相比,重大变化就是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和规定时限的模块式教学,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重模块的整体设计和教材内容的整和,凸显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性.过去翻开教材就讲,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历史课程改革.二、学生分析有关“本课的几大史实,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但经课前了解,学生只知道诸如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等简略的史实。至于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历史必然性、中国民族危机以及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对期对中国的影响等,学生并不明了。再加上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我打算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弄清楚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之间的辨证关系。②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2.过程与方法:①以生活化事件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②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②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③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红军长征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意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遵义会议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成长壮大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1)用表格的形式比较新旧民主革命的不同。用表格对比往往对比项更全面,不易遗漏知识点,有利于厘清思路,更容易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2)通过展示五四口号和图片理解五四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等)通过这些教学互动,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从而有效实现思想教育目标。2.多媒体显示“北伐战争”这一目的革命发展形势。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经过,然后提问:(1)开展北伐战争的条件?(群众基础、革命军队、政府、根据地)(2)北伐结果。国民大革命结果3.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展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图片讨论,归纳Ppt.多媒体音频合作探究一列出新旧民主革命的表格分组分条填空,组内交流答案,有疑难问题小组合作解决。ppt点评总结和同学们探讨完善表格理解记忆合作探究二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合作学习总结回顾分目列纲小组讨论、填充内容学生展示、分组自评构建知识结构图构图小组合作、填充内容板书即使训练练习题分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