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联系中国降水的分布、地形地势的分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经教师适当点拨,力求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以解决。通过对两条大河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母亲河——黄河,并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欣赏长江的秀美景色,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热爱长江、热爱祖国的情感。本节的教学还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布;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2、通过分析河流的流量,了解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3、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4、让学生理解长江在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优势,知道长江对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5、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治理长江洪涝灾害的能力。6、理解黄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措施,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和气候,今天,我们学习我国的河流和湖泊(板书: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一般情况。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板书:一.众多的河湖)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让我们看图2.28,在这幅图上,棕黄色的区域称为内流区,粉红色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它们之间的界线大致自东北向西南,如果我们对照24页图2.4(中国地形图),就可以进一步了解这条线经过哪些山脉、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等)。为了更具体的了解、掌握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特征,现在我们来列一个表格:(以下边问边讲边填,)(板书:内流区外流区概念区内河流最终未流入海洋区内河流最终流入海洋⑴分布我国西北我国东南占陆地面积1/32/3河流数量少而短多而长河流水量小大季节变化夏季气温高,为汛期⑵夏季降水多,为汛期⑶枯水期可断流径流量可达60%-80%湖泊多为咸水湖⑷淡水湖景观荒漠、绿洲⑸森林、农田(补充几点:)⑴刚才讲内流区和外流区界线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在这条线的东面还有两块棕黄色的区域,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对,这里也属于内流区,因为这里的没有河流或者河流没有流入海洋。⑵内流河,如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周围高山的冰雪融水,所以汛期在气温高的夏季。⑶在外流区,以秦岭-淮河为界,此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而南方的河流则没有结冰现象。⑷咸水湖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盐湖,逐渐干涸⑸参看图2.30左下图这里的植被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胡杨林距塔里木河越远,就越稀疏、越枯黄下面,我们来做课本上的题目:1.阅读图2.31,找出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⑴给图中空白图例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⑵判断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范围,并根据所选颜色进行填涂。⑶在图中描出京杭运河(学生做,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小结(最好配挂图或投影图)再提醒学生对照图2.4,看看与有关山脉的关系)(小结到“京杭运河”时)大家注意:京杭运河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它都穿过哪些河流?它是一条自然河流吗?(学生回答后给出正确答案)2.认识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⑴填表:河流流域面积/平方千米河长/千米河源地和流经的省区市注入的海洋长江18085006300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东海黄河7524435464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渤海松花江5571802308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鄂霍次克海⑵结合你了解的我国地形与气候的基本情况,分析它们对河流分布有什么影响。(请同学回答)(老师提示)地形的影响:西高东低使大多河流向东流;山脉分隔水系;气候的影响:西部干旱:内流河,径流量小,水量变化大,河流稀疏,很多地方没有河流;东部湿润-外流河,径流量大,水量变化小,河流密集。3.阅读图229,结合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⑴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有什么不同?汛期长短有什么变化?(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