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乡爱于胸臆聚感奋于笔端━━高中语文“主题活动”教学案例设计【主题内涵阐述】语文教育的主渠道是语文学科教育,而语文主题活动是语文教育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它以实践和运用为主,与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同属活动课程范畴中的语文活动。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导向很明确:注重人文、注重实践。改革的方法可以从语文课程入手,着眼于实践,充实语文课程的内容,健全语文课程的形式,将语文主题活动课程化。融校本化、实践性、专题型为一体的主题活动是对课程改革的探索之一。【案例描述】主题活动目标:龙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古城,具有极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本次主题活动的目标定为: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热爱家乡教育,体悟人文之美,抒写激情篇章。主题活动背景:曾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述说“龙泉印象”。现摘录如下:“在这个小城呆久了,我甚至想不出它有什么迷人的地方……”“说真话,我心痛;说假话,我心酸。”“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个挺小挺小的城市,或许说它其实还算不上一座城市,因为这里的人大都没有一种城市意识,没有一种生活在城市里的感觉,所以他们很随意,很闲适。正因为这随意,很多人可以乱扔废纸,闯红灯,折花枝。”“深深封存在我印象中的还是那小巷,虽然它粗鄙世俗,但在物欲金钱的冲击下,它依然谨慎地挽留一丝古迹,一抹怀想。”“龙泉,起于凤阳之巅瓯江源,奇于春秋战国欧冶子铸剑,兴于唐宋挖窑烧瓷而于近代没落。故龙泉之于浙西南,如凤凰之于湘西,多了些许神话与传说。”教师的思考:生长斯,长于斯的学生对于家乡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也许并未能揭开龙泉美丽神秘的面纱。他们的语言是犀利的,眼睛是敏锐的,心灵是善感的,情感是深沉的,这是创作冰河下的暗流,孕育着强大的力量。要“爱我龙泉”,必须先“知我龙泉”,试想,作为一名龙泉儿女,对龙泉不甚了解,甚至有误解,那如何能真正地热爱家乡?只有“凝乡爱于胸臆”,才能“聚感奋于笔端”。让学生青春的脚步走入山水,走过街巷,让他们敏感的心灵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时代的风尚,让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去探索发现龙泉的美,去歌咏吟唱龙泉的美吧。活动过程设计如下:一、系统全面介绍龙泉:“处州十县好龙泉”,龙泉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丰饶的物产,淳朴的民风,辈出的才俊,清婉的民谣,深厚的文化,堪称“浙南明珠”。1、观赏影片《名邑龙泉》,激发热爱之情;2、参看《龙泉揽胜》,探寻故乡之美。二、赏读咏唱龙泉的诗文,将心中的龙泉与之比较,品其优美语言,探其深远意境,感其悠悠乡情,借其精巧技法,提高读写能力。三、走进龙泉,解读龙泉。1、回归自然,探访山水;用心爱心专心12、搜索典籍,体悟人文;(阅读有关龙泉的资料、典籍,如《龙泉县志》、《龙泉民间传说》、《龙泉谚语》、《龙泉山水吟》等。)3、浏览网页,点击龙泉;(www.lq.zj001.net)4、走入生活,了解古今。(参观博物馆,访问老一辈,可作学习笔记、访谈记录,可作数据统计、拍摄照片等。)四、吟唱龙泉,表达情思。(凝乡情,聚笔端)参考角度:1、清丽山城2、淳朴民风3、杰出人才4、剑瓷情缘5、动人乡韵6、风情饮食7、古城新风8、历史人事9、革命传统10、古今建筑五、自由作文:激情放歌吟唱龙泉六、诗文展示、交流、汇编。【案例分析】此项语文主题活动,体现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了对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新课标明确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课堂。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