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的第三课,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的暴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四方面内容,内容较多,时间穿插稍为混乱。高中新课程课标内容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教学重点: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二、学生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年龄还小,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历史思维能力较薄弱。学生在初中对辛亥革命已有所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力。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知识、能力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现实切入,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构建翻转课堂,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阐释,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教学环节分为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相互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环节。课前预习下发的学案,对抗日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及南京大屠杀有了初步的了解,部分内容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质疑。在针对其特点、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学生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括日军侵华原因,讲述日军侵华暴行;2.阐述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七七事变、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等知识点;2、过程与方法1.自主查找乡土抗战资料,了解本土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受到的破坏和人民的抗日还击;2.分组合作学习,相互探讨,多层次多角度学习抗日战争中全民族一致对外作战的意义和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到民族团结发感受革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2.展的重要性和民族凝聚力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归属感;四、教学环境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师采用讲授法、情节创设、分组学习等方法,由浅入深,由低层到高层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本课知识。学生采取史料阅读法、讨论法等积极投入学习。2.充分利用电脑平台、投影及音响设备;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相关视频资料,使用本课的PPT课件。3.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4.运用问卷星,进行班级总体评价,个别同学、个别题目、个别选项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抗日战争.ppt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利用影像、视频《抗日战争》观看影像、视频,感悟PPT视频、漫画探究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对个性化疑难进行探讨,提出必须讨论的典型疑难(重点)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PPT,学生可以回看,暂停课前微视频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互评PPT展示教师抽查,鼓励主动展示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微视频学生观看微视频后,运用所学小组交流,展示成果微视频建构体系教师展示概念图的基本架构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图训练网络发送问卷星《当堂达标》http://www.sojump.com/jq/5417374.aspx我的问卷-问卷星(免费版)学生在PAD上完成提交PAD网络问卷星评价小组评价整体班级评价,个别同学评价,题目选项评价老师板书小组长汇报分数网络评价平台,数据分析研讨疑难,当堂解决明确讨论疑难题目,必讨论,个性化疑难学生讨论展示解决疑难历史启示和感悟学生体会,体验,感受,情感升华PPT作业,学生历史思维训练教师针对重点和学生的思维难点,制作并推送TWT(创新新思维训练)学生完成TWT的训练并完成TWT公众网络平台七、教学特色200字左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