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学习:《镶嵌》教学案例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新课标》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此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合作,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节课以教育部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为指导,以“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立足于“面向生活,回归生活”,围绕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从用地砖铺地引入,进而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观察变化,直观清楚,增大课容量,可以更好的探究问题。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第7章最后.这一章以内角和为主题,先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这些内容紧密联系,层层递进,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他们整体把握这些内容。学生通过镶嵌这一课题的学习,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2、学生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多边形的概念、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等相关知识,并会进行简单的说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同时复习巩固已学的内容。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活动和操作中体会和感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课堂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引导他们操作、发现、归纳、总结。老师要及时启发、点播、鼓励。4、技术手段利用演示文稿,有利于学生观察变化,直观清楚,增大课容量,可以更好的探究问题。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①、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用单一的正多边形图形能进行平面镶嵌的只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并能运用正多边形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②、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正多边形是否能够镶嵌的原因。⑵、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从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理论联系实际;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⑶、情感目标:①、通过观察,实验,归纳,说理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②、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一定的审美情感;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2、教学重点(1)在探究、交流及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能力、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2)探索正多边形是否能够进行平面镶嵌的原因.3、教学难点探索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多边形应满足的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四、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看一看说一说问题情境小明家刚买了新房,准备装修,小明想把地面铺上地板砖,所以他这段时间特别留心铺了地板砖的地面.(出示投影,展示各种地板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引出镶嵌的概念: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平面镶嵌(或用多边形覆盖平面)的问题看了一些地板砖的铺设后,小明打算用同一种正多边形的地砖来铺满整个地面.小明来到建材市欣赏图片.在老师引导下,从图片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学生理解镶嵌概念.思考提出的问题以学生熟悉的地板砖镶嵌为切入点,体验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的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