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自主赏析阿房宫赋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也在《阿房宫赋》中提起,他又是如何论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这篇赋中来寻找答案。1.作家作品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其祖父杜佑曾任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杜牧10岁,祖父去世,家道中落。杜牧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池州(今安徽贵池)等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杜樊川”。杜牧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赋和古文方面也堪称大家,人称其“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因与李商隐齐名,被合称为“小李杜”。其诗歌脍炙人口,意境清新,隽永深厚,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文坛上独树一帜。其古文语言洗练,清新质朴,继承了韩柳古文的优良传统。他对赋这种文体也有卓越贡献,《阿房宫赋》被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其著作收入《樊川文集》。2.背景解读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后在江西、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后任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最后官至中书舍人。杜牧的文学创作中,诗歌的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矛盾异常尖锐,唐王朝已处于崩溃的前夕。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既愤慨而又痛心。因此,杜牧写作《阿房宫赋》,欲借阿房宫来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借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来劝告当朝统治者,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唐敬宗李湛能励精图治,富民强兵。3.文体知识赋赋是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赋的特点有:(1)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4)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这种具有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的赋,叫作“文赋”。4.文化常识【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嫱”: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例如: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例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字音识记①辇车(niǎn)②媵嫱(yìnɡ)③鼎铛(chēnɡ)④逦迤(lǐ)(yǐ)⑤锱铢(zī)⑥庾(yǔ)⑦梁椽(chuán)⑧珠砾(lì)2.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天气冷暖。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地形等有关。(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4)齐楚之精英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精华;出类拔萃的人。(5)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6)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使继绝往来;避免接触。3.一词多义(一)实词(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⑤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④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二)虚词(1)焉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