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一年级新教材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节,主要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状况。本课主要讲的就是对内改革,对内改革的成功为我们对外开放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为中国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打下了良好基础,本课又为下一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前提,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学生分析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比较感兴趣;农村改革对他们来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比较难。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阅读教材、展示图片、小组探究、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农村改革的两种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建立的意义;国企改革的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及意义。2、过程与方法:讲读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采用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讨论等方法来完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农村改革前后的对比,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情感,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讲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四、教学环境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R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课前教学案为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提高对课本知识的熟悉,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微课程《邓小平的故事》,指导学生对邓小平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邓小平为国为民思考一生的奉献精神,从而提高学生认知历史人物的的能力。引导学生小组运用历史事件概念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运用问卷星,进行班级总体评价,个别同学、个别题目、个别选项评价,并进行公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文革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对原有的体制进行变革,才能使社会主义在我国更好的发展。让我们走进《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重学生查看课本前言PPT视频、漫画温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讲授改革之旗—十一届三中全会看课本并观看视频资料PPT视频、漫画研讨.探究(1)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农村开始?(2)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政策的实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并联系自身实际,对比改革前后的变化PPT视频、漫画微视频研讨.探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及措施。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给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回答教师的问题PPT视频、漫画展示教师抽查,鼓励主动展示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幻灯片探究“计划是社会主义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PPT视频、漫画评价整体班级评价,个别同学评价,题目选项评价老师板书小组长汇报分数网络评价平台,数据分析建构教师展示概念图的基本架构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图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教学案和微课程前置导学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自己的个性化疑难,通过合作学习,并能够在课堂上解决个性化疑难。小组合作学习,精细化管理,小组评价,增强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指导,即学即用,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的评价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概念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