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转移劳动力典型材料...ggg乡转移富余劳动力典型材料2003年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关键的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第一年,gggg乡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乡各族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为动力,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全面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在2003年中,ggg乡共转移富余劳动力736人,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2年净增15%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理出新思路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势,乡党政一班人审时度势,一是转变自身观念,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还是围绕种植业抓农业、重生产轻流通,缺乏产品转化意识,强农、兴村、富民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只有重新审视资源优势,在结构调整上实现发展思路的新突破,立足城关乡的地缘优势,把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林果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攻产业,棉、果、畜一起抓,种、养业齐发展,才能实现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农民增收的多元化。二是积极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帮助农民从传统的种植模式中摆脱出来,利用县、乡、村干部的宣讲,给农民讲经济发展形势,算增收帐。还适时组织干部、群众、专业户等不同层次人员到兄弟乡、外县进行观摩取经,让群众眼见为实,真正领略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全年共组织大小观摩20余次,既开拓了眼界学了技术,又更新了观念,逐步转变了群众不愿调、不敢调的状况。现在维吾尔族农民种瓜、种豆、种菜的多了,从事畜牧、林果生产的专业户多了,种植温室大棚的农民多了,外出打工、办个体的多了。二、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积极培育城郊畜牧业。一是抓好养殖区和大户带动工程。通过优先贷款、划拔饲草地、免除义务工等优惠措施,狠抓了养殖专业村、组和专业户的培育扶持工作。精心选择素第1页共4页质较高、基础设施条件好、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作为优质高效畜牧业示范户,以专业户带动千家万户。二是把改良畜种、畜群结构作为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提高出栏率、产出率、商品率和母畜比例。三是在引导农民科学养殖上下功夫。乡党委通过电教科技和观摩示范,大力推广科学饲养、防疫、繁殖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由粗放型饲养向科学精纯喂养转变。(二)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在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示范带动下,乡党委坚持科学指导,合理布局,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城关乡交通便利、信息灵敏的优势,将设施农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积极培育,使之成为一个新兴支柱产业。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继续坚持提供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参与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强化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增强干部责任心,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大力提倡种植反季节瓜菜和特色品种,提升瓜菜产业的地位,努力增加收入。去年新建的105座大棚(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已初见成效,今年上半年收益在1000元以上的有70座大棚。(三)加强林果业发展。乡党委坚持把加快林果业的发展作为调优第一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来抓,把重点放在了优质杏子、核桃、葡萄等经济林的培育和种植上,对已定植的各类经济林加强管理、健全机制,明确责任,确保定植一片,成活一片,见效一片。通过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走种植业收入低由林果业来补的发展之路。(四)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立足本乡地缘优势,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的个体私营经济,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到城镇建设、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中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三、在保护农民积极性上拿出新举措做好“三农”工作,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增收目标就难以实现,为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积极性,乡党委、政第2页共4页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在发展畜牧业上,对畜牧养殖大户、专业户优先划拨饲草地和棚圈用地,帮助他们解决贷款资金,减少牲畜改良和防疫费用。二是在发展设施农业上,乡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劳力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