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前面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延伸,也是后面中国改革开放部分的知识基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二、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学习时对建国后的这段历史有过简单的了解,但是理解深度不够,不能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脉络。而本课理论性较强,学生的感受比较遥远,没有形成深刻认知。三、教学目标识记一化三改,中共八大,三面红旗,国民经济的调整,三个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等基础知识。通过创设新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成果,相互协作学习四、教学环境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立足于“站在高处看历史”的观点,先用学案式导学法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个整体认识,按照教学中对知识点的“宏观上把握,微观上突破”的原则,采用问题式方法驱动,辅助教师讲授法来进行点拨,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来进行重难点突破。学生先提前做预习学案,对知识整体有个宏观认识,再通过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来掌握知识内容。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课前准备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填写,同时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给予不同的任务第一小组:负责整理本课中各个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名称等基础知识。第二小组:负责收集“一五”时期山铝成立和三大改造时期淄博地区公私合营的相关资料,用于展示。第三小组,负责收集有关张店钢铁厂建厂和淄博地区人民公社化到底情况等相关资料,用于展示。第四小组:负责主持“如何建设我的通过课前的各种资料的收集以及导学案的填写,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同时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建构知识体系,为课堂效率的提高打下基础。家乡”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并进行总结发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20世纪,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方面,各国呈现出不同选择。美国是“坚持、调整”,苏联是“创新、探索”,那么中国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从而引出本课的标题的关键词“曲折、发展”。通过展示“中国特色人名”连线来引入中国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从而展示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这个总架构,并对各个时期特点有个直观的印象。一、30年风雨话沧桑——全景看中国展示,中国50-70年代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让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有个宏观的把握,先构建出知识的基本框架,便于后面学生的重难点突破,同时通过小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1954年的淄博——微观看中国1、山铝的建设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第二小组展示查找到的有关淄博一化辅助多媒体材料,通过对建国时背景的材2、我国在“一五”计划中还有哪些建设成果?发展特点如何?有何重要历史意义(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学生总结)三改的相关材料料展示来进行归纳总结三、1958年的淄博——理性看中国通过对淄博1958年重大事件的分析,来引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为核心)、人民公社化运动。此处通过学生展示来对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个宏观的把握。第三小组展示有关1958年张店钢铁厂和淄博地区人民公社成立的相关材料四、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畅所欲言谈“如何建设我的家乡”通过小组讨论,锻炼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第四小组的主持和最后的总结则是在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第四小组的同学进行主持,先让同学假设你是淄博的经济建设领导者,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然后采用采访的方式,每个组派出代表用一分钟来概括——如何建设我的家乡。最后由第四小组的同学来总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