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69页共18页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一、中药指纹图谱的含意中药指纹图谱借用了法医学中的指纹鉴定的概念,通常是指借助于现代分析及检测技术来表达中药(主要是次生代谢产物)化学信息特征的指纹图谱,包括含中药材(原料药材)指纹图谱;中药原料药(包括饮片、配伍颗粒)指纹图谱和中药制剂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组分群体的特征图谱,能全面反映中药所含化学成份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反映中药材及产品的质量。它是一种十分可行的质量控制模式,运用整体性与模糊性的基本属性,即物种特征的唯一性和同种个体间的相似性,为中药材和中成药提供综合的、宏观的和可量化的质量评价,可使中药质量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二、中药指纹图谱的属性中药指纹图谱是以各种分析技术为依托的质量控制模式,通过特定条件下完整图谱的整体信息来鉴别真伪,同时,在定量操作的前提下,用所得到的量的信息来估量被测样品的量的差别。中药指纹图谱有两个基木属性:整体性和模糊性。所谓整体性,是指要把所得指纹图谱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而不是孤立地看其中单一峰的有无、高低来判断药材或成药质量;而模糊性是指个体样品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难以精确地进行测量,绝大多数的指纹图谱本身就存在模糊性,不能保证所得的指纹图谱中每个峰都没有重叠,而且也不能保证所得的图谱包含了样品的所有特征,只要能固定图谱中关键部分就可对样品进行质量控制。三、中药指纹图谱的起源、发展与构建中药指纹图谱按测定手段可分为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最先发展起来的,目前最主要和常用的是中药化学指纹图谱。中药化学指纹图谱首推色谱方法和联用技术。光谱最常用的是红外光谱(IR),色谱最常用的是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毛细管电泳(CE),近来又出现了X-射线粉末衍射指纹图谱。现代指纹鉴定始于19世纪末的犯罪学和法医学。每个人的指纹在微小的细节构造上各有不同,可以以此鉴别每个人的特征。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植物药质量控制,是从20世纪70年代色谱技术的发展开始的。人们大量采用薄层色谱(TLC)方法,将植物中化学成分展载于由各种担体铺成的薄层板上,根据薄层板上的斑点的位置、大小、颜色、数目进行定性鉴别,这种薄层鉴别方法具备了指纹图谱的特征。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出现了薄层扫描仪,日本和我国部分学者用薄层扫描仪得到复方成药扫描图作为色谱指纹图谱,尝试应用于药材及成药的分析。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得到发展,同时植物药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活性成分的不断阐明,高效液相色谱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定性、定量分析。随着HPLC—MS和GC—MS等联用技术的应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更趋完善。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概要见图1。构建指纹图谱的步骤通常包括:样品采集、方法建立、数据分析、样品评价和方法检验。样品采集是指采集足够多反映样品质量的标本;方法建立是指选取适当的方法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考察;数据分析是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找出共性与异点,确定评价指标;样品评价是指按所确定指标对样品进行质量评价找出孰优孰劣;方法检验是指在方法确立后的一段长时间内对更多未知样品进行检测,进一步考察方法的可行性。指纹图谱的构建与评价流程见图2。第170页共18页第169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70页共18页图1: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图2:指纹图谱的构建与评价四、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意义第171页共18页第170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71页共18页中药现代化是当代中药发展中的一个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的一大热点但中药的均一稳定性——即质量可控的问题则是制约中药发展,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问题。我国地域广阔,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目前拥有中草药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由于药材品种繁多,地区用药习惯各异,古代本草记载简单,误传错用和用药演变等因素,导致药材同物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