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在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这是一种崭新的民主政治,既不同于前苏联,也不同于西方国家,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成立新中国,颁布宪法,创立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影响至今,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基于此,本课重点是: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难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二、学生分析本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由于本课知识内容较多,且理论性强,政治色彩浓厚,对于高中历史学习虽然已经基本适应了,但是,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综合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也有限,对于事件的认知还在感性的层面,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创设情景等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创设、设题引思、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引领学生感悟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人交流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史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三大制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政治而奋斗的精神。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展示多组图片,并加入相关文字,加入动画效果依次展示。2、利用电教手段:利用下载软件下载视频并截取所需片段,让学生观看。播放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理解。3、创设情景:假如你是一名记者,请你就申纪兰当选人大代表做一次采访,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并增强学生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理解。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由“天安门城楼”和“中南海怀仁堂”两幅图片“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展示图片“同学们,新课开始前我们先来看两幅图片。”“是的,民主、进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为此付出不懈努力。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政权新在哪里呢?开创了哪些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大体回答通过PPT图片展示“天安门城楼”和中南海怀仁堂讲授:合作探究问题设计1、了解人大制度通过PPT展示“申纪兰:全国唯一的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并通过问题设看材料合作探究1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2根据第二段对话,你能说出全PPT展示“申纪兰的图片及问题设计2、用美国的两党制来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对中西方的政党制度产生区别,对于难理解的政协的性质、职能等方式,材用合作形式。计,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展示PPT图片,美国两党政治的竞争图片,转入中国的政党政治。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的能力国人大的职权吗?它在我国处于什么地位?3人大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第三段对话中发扬民主和实行集中各体现在哪里?探究:对于“民主集中制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与西方议会制的不同”等问题,学生不理解,所以本环节,我设计了合作探究与合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