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教材分析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过渡时期,一方面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另一方面,也开始接受有一定思维含量的信息。总体上看,感性认知要强于理性认知,思辨能力不强。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各阶段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影视、图片等资料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运用简易音频、视频手段,制作PPT教学课件。2、微课程《井冈山的斗争》,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3、微课程《历史评价方法》,课堂指导学生当堂评价新闻混运动,学生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4、组织学生分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讨、探究、评价、建构)导入视频《我的1919》导入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制PPT讲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些探究性、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请同学们以口答、笔答或实际操作等形式,来实现对学生分析、运用历史的能力的评价,以提取有效信息,以学生成长记录的形式保存下来,从而实现个案的跟踪和有针对性的引导。设计相对独立的评价活动,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渐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不仅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和他评,是评价人性化和个性化的一种体现,从而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的发展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设计表格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展示视频资料,运用史料探究的方法归纳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引导学生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道路、依靠微课程PPT演示文稿力量等方面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胜利的原因方法指导情境创设法、讲解法、归纳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微视频知识体系教师展示板书框架体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并与教师构建的概念图进行对比概念图训练学生在PAD上完成提交PAD网络问卷星作业、学生思维教师针对重点和学生的思维难点,制作并推送TWT(创新新思维学生完成TWTTWT公众网络平台训练训练)的训练并完成教学感悟课后自我教学反思学生体会,体验,感受,情感升华PPT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1.微课程教学手段的引入,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在课堂上解决个性化疑难。2.历史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动态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3.学习方法指导,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辩证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4.概念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5.问卷星当堂达标、评价,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以评促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合作凝聚力和学生的成就感。6.运用TWT公众网络平台的创新思维工具,制作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本课适合使用因果图工具和论证工具)的题目,对学生进行分组,请学生网络上作答后提交,教师在网络给予评价反馈。因为网络平台问题,暂时无法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