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教材分析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这一课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建设创立的时期。学习本节课重点是新中国的成立和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华民族独立富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到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通过比较和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历史的现实教育的功能。二、学生分析1.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曾经了解到本课的部分知识,但是对本课知识的现实教育功能认识不够,学习本课,能够强烈的增强学生将历史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2.本课与现实联系密切,通过教学中多种手段的运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性思考,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的成立有关史实和历史意义;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有关史实和意义。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并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新中国成立和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过程;通过情景激趣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史料、史识、史观的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历史观点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运用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从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角度理解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特色及意义,进而认识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上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西藏自治区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图片和资料,以此为主要资料的课件。2、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开国大典》部分影像资料,播放毛泽东向世人宣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话语,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导入新课。3、教学中展示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西藏自治区成立、现在我们国家每年召开的“两会”的有关图片和影像资料,进一步了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和意义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的地位等,增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历史教育的现实功能,达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4、本课总结,引导学生运用导引图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建构能力。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播放《开国大典》部分影像资料,播放毛泽东向世人宣通过观看影像和图片,体会开国大典PPT,视频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话语,的深远而重大的历史意义。讲授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影像,引导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一部宪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进行分析和归纳。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图片和材料,以及问题设计,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讨论回答。PPT,视频研讨分组合作研讨: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议会制有何区别?《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有何联系?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展示材料,得出结论。PPT展示教师和学生互动,指导学生发表见解,教师黑板展示观点。学生互相补充,质疑,反驳,提出观点,小组总结。彩色灯光建构展示概念图结构图示,增强直观性,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概念图复习教师提示重点对一部宪法、两次会议、三大制度的复习。学生自主复习,互相提问,总结提升。PPT训练通过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学生思考回答Ppt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网络评价平台、数据分析处理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