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习阶段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学习的重心不在知识的积累,而在于思维的煅炼和方法的掌握。高中毕业已有10年,我不知道你们现在的教材结构和教学大纲,因此不能为你们怎样学习一门学科而提供具体的意见,只能从总体上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回忆我当初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理科的学习决不是时间的积累,要讲究劳逸结合、松驰有度,而题海战术是与此大相径庭的。良好的理科学习习惯是强调理解,辅以适当的记忆。简要分析教材可以发现,课本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定义、定理、例题、习题和应用。这里边,定义是最基础的部分,它是后面4个部分的前提。定理是在定义的基础上提出的,需要证明的论断,是解题的工具。例题是帮助我们理解定义,应用定理的一些实例。习题是我们学习了前三个部分以后,需要进行的实战演习。应用则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高考也正是为了检验学生应用定义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首先谈定义。定义是支撑一门科学的基本元素。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从人们的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经验总结,因此,这些科学当中的定义也必然来自生活,是对我们周围常见事物的抽象概括。所以,我们接触一个定义的时候,不能仅从字面上逐字逐句地记涌,要在记住了这个定义的基础上发现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看看它与我们常见的哪些事物有所对应。这样的理解定义的习惯大体有两个好处:1、可以通过联想我们学习该定义时想到的那个事物回忆起它在课本上的描述;2、通过对比考试时的题中对象与我们周围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再通过已知的定义,联想到与该定义相关的一些定理和相应的例题和习题,从而打开解题思路,迅速解答。一旦我们建立了定义这个名词与我们熟知的事物的对应,进一步的工作就是剖析它的描述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分清楚该定义之描述的主、谓、宾、定、状、补等语言成份。这要求第1页共4页你的语文功底要扎实。定义本身就是主语,谓语通常有“是”,“叫做”,“称作”等。宾语是我们联想到的熟知事物的抽象。关键是宾语的定语,它是对宾语的属性的限定,是区别该事物叫这个而不叫那个的唯一因素。通常,定义的定语部分非常复杂,会有逗号,“而且”等符号或词语联接,这些被联接的部分都是定义的宾语的相互独立的属性,而且这些属性用于确定一个定义是缺一不可的。总结一下,一个定义的描述一般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如果它的属性1是""样,且它的属性2是""样,则称之为xx”或者“xx就是属性1""样,属性2""样的xx东西。”所有的定义都可以写成这两种样式。对一个定义的学习要把它分解成你认为合适的部分的组合,才能说明你真正理解了它。再说定理。一个定理就是这样一个诊断,它阐述了一个或一些定义在某种或某些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结果或具有什么特性。我们在学习一个定理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它关注的是哪些概念,也就是哪些定义,然后理解它起作用的前提,再记住所出现的结果。正如定义的定语很重要一样,定理的结果的前提是定理的本质和精华,切忌不可只关注结果,死记定理的形式。定义对应于我们熟知的事物,相应地,定理中的前提则对应于生活中与那些熟知事物相关的行为。有时候,将课本上的定义和定理与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和行为建立联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不必着急,随着经验的越来越丰富,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解方式。当不能建立联系时,也不能放弃建立联系的努力。一方面,从长远观点看,这种学习习惯有助于你将来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即使不能立刻建立联系,这种挫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反面帮助你记忆这些定义和定理。关于例题。不知道你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有没有看轻课本上的例题。例题是课本编写者们精心设计或挑选的问题解答示例,是帮助记忆和理解定义、定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定义和定理到习题、应用的过渡。对例题的消化吸收要在老师讲授例题时把握这些例题涉及和为什么涉及到哪些定义,用到和为什么用到哪些定理。这启发你遇到类似的习题时要选用你的哪第2页共4页些储备知识。这里提到了“类似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类似的呢。一般地,问题涉及的定义,要求的结果相似时,这类问题就是类似的问题,它们可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