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教材分析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它上承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下启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生分析学生对本课知识比较熟悉,历史时空感并不陌生。但学生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分期不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知识的活学活用不能游刃有余。再者,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与阶段特点的把握不到位,究其原因是历史概念弄不清。三、教学目标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3、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四、教学环境V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使用ppt课件,展现本节课的授课思路,呈现知识传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大量的图画资料与文字材料,丰富自己的课件内容,巧妙设计串联性的设问,由浅入深,步步拔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同时配合大量音频资料,比如:歌曲“松花江上”、”地道战”;视频”开国大典“”北伐战争“,生动形象呈现当时的历史背景,便于学生把握时代特点,深刻领悟本节课的知识,使整个课堂形象而富有朝气。教师在运用这些课程资源的时候要注意,他们是课堂的辅助资源,而不能哗众取宠,必须分清主次,让他们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是重形式而轻过程与知识。总之,教师要把握好度。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中共成立:背景、标志、意义?2、国民革命:时间、高潮、失败教训?3、工农武装割据:探索过程、内容、意义?4、红军长征:原因、时间、重大事件。课前布置任务,上课前五分钟提问检查。学生课前准备,课上回答提问。ppt呈现学习过程一:问题探究一:结合教材以及下面图片,分析:提出问题,呈现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思考,然后合作视频:北伐战争的结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通过哪些革命实践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探讨二:长征相关知识探究三:西安事变为何能和平解决?又有何意义?引领下阅读资料,提取关键信息,分析说明。引导学生浏览长征背景、过程、结果阅读文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讨论,呈现答案。学生自主提取:长征原因、时间、路线、结果意义自主思考学习,回答问题果、南昌起义的场景图片:八七会议及内容、秋收起义背景乐:长征歌连环图:长征ppt呈现文字材料学习过程二:国共合作抗日探究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探究二:抗日战争的过程、意义阅读文字资料:分析回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看那图片资料,联系背景音乐,探讨抗日战争的过程、列举日本侵华的暴行、胜利的原因即意义自主思考学习,回答问题学生自主分析,组织历史语言进行展示ppt呈现文字材料ppt呈现“日本在中国的暴行”、“中国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抗战”“美国的援助”“日本投降”在抗战图片的展示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松花江上“学习过程三:解放战争探究一:抗战胜利前后,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建设国家?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探究二:解放战争爆发、经过、结果、意义查看: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等相关资料,回答问题观看视频,回答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自主研究完成ppt呈现相关资料ppt呈现解放战争的资料视频:渡江战役、开国大典学习过程四:小结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1)历程:①中共“二大”②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教训③大革命失败的教训;④对道路的实践。学生整理ppt呈现拓展:单元主题:国际社会主义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