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自主赏析项羽之死他是黑夜中陡然迸发出来的一团天火,从江东熊熊燃烧到阿房宫钜鹿,那闪耀的名字,至今仍镌刻着他的无限荣光。在那片热土,他曾以惊天的怒吼,拔木转石的兽力,席卷半壁江山,锻造出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西楚霸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项羽之死》,来共同感受陷入末路的项羽又挥洒出怎样的悲壮与豪迈。1.作家作品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龙争虎斗,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定约后,刘邦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迫使项羽在乌江自刎。2.背景解读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秦二世元年(前209),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的主力。与之同时,刘邦乘虚从黄河以南攻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并派军据守函谷关。项羽破关而入,与刘邦在鸿门相见。不久,双方展开军事斗争,项羽逐渐由优势转为劣势。本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由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被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3.文化常识【阴陵】秦县名,故城在今安徽定远西北。例如: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东城】秦县名,故城在今安徽定远东南。例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赤泉侯】指汉将杨喜,因破项羽有功,后封赤泉侯。例如: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江东】长江在芜湖到南京一段,为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秦汉以后习惯称自此以下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1.字音识记①美人和之(hè)②骑能属者(zhǔ)③田父绐曰(dài)④自度不得脱(duó)⑤被十余创(chuānɡ)⑥麾下(huī)⑦瞋目(chēn)2.辨形组词①②③④3.通假字(1)骑皆伏曰(通“服”,心服)(2)乌江亭长船待(通“舣”,使船靠岸)4.一词多义(1)乃项王乃大惊曰(连词,于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动词,是)汉军乃觉之(副词,才)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2)亡此天之亡我(动词,灭亡)此亡秦之续耳(形容词,灭亡了的)亡去不义(动词,逃亡)唇亡齿寒(动词,丢失)(3)且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连词,况且)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要)吾今且报府(副词,暂且)(4)泣项王泣数行下(名词,眼泪)左右皆泣(动词,哭泣)5.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用作动词,设营驻守)(2)田父绐曰“左”(名词用作动词,向左走)(3)项王则夜起(名词作状语,在夜里)(4)直夜溃围南出(名词作状语,向南)(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行)(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词作使动词,让……当王)6.古今异义(1)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古义:把……分为。今义:认为。(2)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3)地方千里古义:土地纵横,方圆。今义:某一区域。(4)吾知公长者古义:年高有德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高的人。7.文言句式(1)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省略句)(2)吾知公长者(判断句)(3)此项王也(判断句)(4)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状语后置句)(5)籍独不愧于心乎(状语后置句)(6)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7)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8)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句)(9)我何渡为(宾语前置句)1.在《项羽之死》中,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垓下歌》?提示:司马迁引述《垓下歌》,有很深的用意。(1)第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是项羽对自己一生的回顾,表现了他对自己武力的自负和心理、性格上狭隘的特点。(2)第二句“时不利...